拿破崙論 【法】福爾著 桑諧譯
第十二章 雕刻藝術(一)
原則上不贊成戰爭的人,就不必往下讀了,因為我們現在要談一談那可怕的現象了。這種現象對於精神領域來說,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它把一個精神受奴役的人和一個精神自由的人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毫不留情。我指的不是在戰爭中當士兵或工人、聽任別人把他變成戰爭的被動工具或乖戾的犧牲品而無可奈何的可憐傢伙,也不是指唯以升官或受勳為目的,從電話的這一頭或從瞭望所裡把一群不幸的人開出去送死的那些人。我指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能從全局看戰爭,能把無數構成戰爭、產生戰爭的因素以及戰爭的後果考慮在內;他們不是那種把自己的怯懦掩藏在一副傳道士面具的後面、盡在各種託辭的合法性非法性上糾纏不休的人;他們正視戰爭,按照戰爭的真實面貌對待戰爭,既不從戰爭的直接結局來看戰爭,也不是閉眼不看戰爭的慘狀。然而做出了這樣重大的努力還不夠,必須進一步做出更大的努力,而據我看,只有根據後一種情況,人們才能識別我在上面描繪的兩種人的精神面貌。一種人完全反對戰爭,拒絕使用戰爭,即使這樣做會冒一百年殺戮的可怕風險,也在所不惜,為的是免得使他那樂觀心情在迥然相反的事實面前被刺痛。另一種人看到戰爭可以當作一種不為私利的遊戲,願意抓住戰爭給他的一個機會暫時節制一下他的悲觀。……原則上不贊成戰爭的人,不必往下讀了。
最善於作戰或闡述作戰原理的人,非常瞭解這種機會把一種多麼可怕的工具送到了他的手中,他知道這機會,從我們出生之日起,就是讓我們有高踞於別人之上的手段,或者不讓我們有這種手段。我想正是由於這一點,他才曾是一個最善於指揮作戰或闡述作戰原理的人。我們的活動是在這樣的一個場所進行,這個場所按性質說是智力活動場所;我們看待這個場所,也就怎樣劃定了它的邊界線,確定了它的輪廓,使我們多多少少能夠在它的上面穩步行走。拿破崙不是一個軍事家,他是一位詩人;他不是一位名將,而是一個偉人。這是極其不同的事物。他承認自己的天賦,並不是因為由此可以自豪,可以取得權力,而是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承認自己的天賦,他就不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力量、智慧和想像力的源泉,也正是靠了他的天賦,這些源泉才得以打開,流遍他的全身,滋養他的全身,使他成名。他不但不相信戰爭是人類為了生存和創造而能使用的最崇高或唯一崇高的手段,他把戰爭明確地——有時是嚴厲地甚至很坦率地——看作是時代的錯誤,是原始野蠻性的最大騷亂,他的使命就是要摧毀這種野蠻性;而且戰爭的景象還常常使他感到痛苦,同時,雖然他會如醉如狂地作戰,但打完每一戰役的第二天早上,他總是感到心裡作嘔,而且對此從不加以掩飾。無謂的屠殺使他噁心,有時也使他憎恨自己。在埃伯斯貝格戰役中,馬塞納為了奪取一座無關緊要的橋而斷送了3000人的性命,他很生氣,躲在屋裡,獨自流淚。我想就是在那一天他找到了“屠殺”一詞來形容這一事件的。在一次戰役中,一個軍官向他報告說,傷亡越來越慘重了,他問他道:“你是要破壞我的寧靜嗎?”他寫信給約瑟芬說:“我始終呆在埃勞,這裡遍地都是死傷,這不是戰爭的美好一面。人民受苦受難。眼看這樣多的人犧牲了,令人精神沮喪。”
請注意,他接受了戰爭以後,開始了戰爭以後,就把這些弱點隱藏在內心裡;因為這樣弱點遠不能阻止戰爭,反而使人在戰爭面前遲疑不決,無力戰鬥,從而增加了殺戮。請注意,他深知這場戰爭即使是經過精心組織考慮周詳來進行的,領導人犯錯誤就會引起一場血染的混亂,他有一次說:“視察戰場而不心中含淚,就會讓許多人白白去送死。”尤其要請注意,你會看到他總是正視戰爭的現實,鎮定自若,從不露出愁眉苦臉的傷感,從來沒有天真的幻想,從來沒有某些人會採取的虛偽態度,這種人之所以會這樣,這是因為他們不敢正視自己,他們缺乏真正的勇氣,他們的可鄙的衝動驅使他們用浪漫詞句和講壇姿態來影響庸人。拿破崙說:“有人說我有一天晚上代替站在那裡睡著的啃兵站崗。這番話可能是市儈或訟師編造的,但肯定不是軍人……”請注意他說的另一句話:“凡是不可避免的戰爭都是正義的。”外交界和教育界的偽君子以華而不實的道德說教粉飾戰爭,拿破崙可不上這種當。請注意他是多麼清清楚楚地、也就是多麼胸懷開闊地承認他的行動的意義、性質和後果。這樣你就會理解,是他的那種對事物的安排、他的那種強有力的和有意識的和諧,鎮住了混亂,並賦予它以節奏。這樣你就會作出努力來克服可怕的戰爭藝術給你帶來的恐怖感;在所有以人本身為材料的藝術中,戰爭藝術給人以機會來承擔數量最大的責任,來馴服數量最大的激情,來使用最大最多的精力,來鎮壓數量無限的叛逆,來實現數量無限的遠大理想,同時,戰爭藝術也給人以機會用平凡的手段和較小的犧牲來取得無數重大的成就。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napoleon/comment/b1/part_12_1.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