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論 【法】福爾著 桑諧譯


第十二章 雕刻藝術(三)


  他的敵人和他自己的軍隊一樣會迅速發現他來到了軍中。敵軍聽說他來了就慌張失措,而他自己的軍隊聽到他來了就士氣大振。他給敵人引起恐懼,給自己的人帶來信心。他之所以比他的部下高超得無可比擬,不在於他能打勝仗,而在於他能使他們確信,勝利將會很快到來,生命決不致白白送掉。“打勝仗靠士氣旺盛,不靠士卒眾多。”戰爭藝術的妙處在於:它把一個人的性格傳達給一百人、一千人或10萬人,它用一個人的才略和熱情激勵全體,使他們凝結在一起,團結堅強,生氣勃勃,都能領會這一個人心靈和頭腦中的神機妙算。拿破崙把他的觀點告訴士兵,把他的行動解釋給他們聽;他啟發他們,使他們感到打勝仗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他們是否理解取勝的條件,是否願意承擔風險,是否熱情地按照他指引的道路爭取勝利。他充分運用士氣,用諾言來安慰他們的情緒,解除他們的疲困——而且他是實踐諾言的。他自己的狂熱性,使他能夠感覺到當群眾熱情的高漲到了一定時候,他就可以抓住機會,用靈機預測出一個恰好的時刻,到那時,總司令的電光一經閃耀到全軍,他就可以發出決戰號令了。他能根據敵軍的部署是優柔寡斷,還是有條不紊,是慌張還是巧妙,來猜度敵軍的士氣,並且把這一點都收進他的和諧一致的戰局部署中去,也只有他一個人能看到這種和諧性,因為那是他創造出來的。“作戰有如治國,是運籌得體問題。”正是這種成竹在胸、運籌得體,使他能夠採取大膽的而且總是成功的軍事行動;如果他是在遠離戰場以外提出這樣做的話,一定會被認為是發瘋的。敢作敢為是天才最重要的和最強有力的部分。對事物的可能性有直感的那種本能——詩的全部含義即在此——使人可以發現另一種存在,而對天才來說,發現這種存在易如反掌。拿破崙看待戰鬥,不是戰鬥怎麼來,他就怎麼做;他想像出戰鬥。


  這樣看待戰爭和進行戰爭太新穎了,因此誰也不能理解。他發現以前的戰爭是死板的科學,他把戰爭變成了活的藝術。他把前人一直使用的直線進行式旋律一腳踢開,代之以完整的交響樂,其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數量和關係可以變換,還加上由他首創的並為後人沿襲下來的新手法,即把戰爭全部物質的、道義的和心理的因素都注入交響樂中,把作戰同一定時問和地點上最好用戰爭來解決的那些戰略、經濟和政治問題結合起來。這種高超的藝術,在他死後的時代自然又變成了科學,因為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夠懂得,生活是一個不斷創造新形式和新需要的過程;所以,在天才的全部訓示當中有一個不可改變的特點,即只看目標,不看其他,使用全力實現目標,一定會保存下來的正是這一點。“天才是憑靈感來行事的:在某種情況下是好事,在另一種情況下會變成壞事。必須把原則當作同曲線關聯的座標軸。”


  當時誰也不理解他,只有頭腦簡單的人和少數青年將軍例外,這些將軍是在他指揮下的戰爭中訓練出來的,沒有上過軍事學校,不受公式和成規的約束——這些人要打勝仗,就必須像他那樣事事依靠自己創造。在拿破崙以前,包括大革命時期在內,打仗不過是踏步,進軍,反進軍,過冬,邊界附近列線作戰,然後等到來年夏天再戰,挖戰壕,一次又一次的圍城,沒完沒了;誰也不從敵軍的肩上看過去,尋找致命弱點,加以打擊。習慣勢力是根深蒂固的,拿破崙出現10年到15年以後,敵軍將領仍然採取等他來打的作戰方法,自己不沖上前去打他。即使他們想要給他一個突然襲擊,也是先等他來。採取突然襲擊的是拿破崙,儘管他要走——特別是當他需要走3倍、4倍、10倍於敵人需要走的路程。對他來說,打仗不再是雙方司令員像私人決鬥那樣,事先約好交鋒地點,先到者恭候後到者。打仗不再像以前那樣幾乎純粹是一場戰術技巧比賽;打仗已成為廣闊佈局的軍事行動:由他從附近某地指揮其進程,並以迫使敵人簽署和約為高潮。他常說,萊茵軍團裡沒有人懂得如何作戰,戰術專家是有的,尤其是訓練士兵的能手是有的,但戰略家卻沒有一個。誰懷疑這一事實,不妨將兩種情況做一比較,一種情況是兩軍對峙的雙方沒完沒了的相互監視的行動,哪一方也不敢出擊,甚至打贏一仗之後也是如此;另一種情況是拿破崙的閃電進軍,有時不經穿透敵人的護心甲就直搗敵人的心臟,使敵軍動彈不得,不戰而敗。他在軍事領域和政治領域一樣,都是使用創造性的革命動力來代替防禦性和破壞性的革命靜力。


  因為這個緣故,他被他的敵人,有時候也被他的同僚看做野蠻人,唯有奧什、特別是德賽這兩位同僚除外,他們兩人是很夠條件奉派去進行大規模作戰的。有人指責他不道德,因為他眼中只有一個目標——打勝仗,因為他使用一切可能手段去實現這個目標。對智短識淺的人來說,才有所謂理性上的不道德的東西,也許就是這種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最丟臉的事吧!任何一個敵人和他約定交戰地點,他是不去的,或者他反而會去襲擊那位約他出戰的敵將的背後。他是現實主義者,根本不理會前人制定的任何規則。他以驚人的毅力給戰爭增添一個未知因素。多虧了他,民主制度的信義不再取決於遵守封建制度規定的戰爭法,而取決於用自己身上的力量和發展等因素來反對封建制度的決心。“在戰爭中一切都是道德的。”我們要懂得這一點。和封建主義不同,他一向都是尊重老百姓的,並不把破壞和掠奪當作目的本身。凡他所到的地方,一律加以保護。在作戰時他使用武力和計謀,但只限於作戰的需要。戰爭就是戰爭,就要實現戰爭的目的。所以,他為了反對軍事封建主義,在運動戰方面為戰爭的含義增添了新內容,正如百科全書派和第三等級為了反對神權封建主義和政冶封建主義,在哲學和倫理學方面為宗教社會和世俗社會的含義增添了新內容。封建主義的“信義”從何而來?來自出沒在大路上的盜匪的首領們彼此間或多或少加以承認的契約而已。最高大的宮殿也要在地裡奠基。明天的理想家只不過給今天的實踐家的事蹟增添一種風格的感覺罷了。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napoleon/comment/b1/part_12_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12212013 的頭像
    Bill12212013

    Bill12212013的部落格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