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著作摘要


1816年巴黎出版的《軍事藝術》一書的十七項評論摘要


評論(四) 論戰鬥隊形


  羅馬軍隊安置在營房和佈置在戰鬥陣地上總是成同一個隊形。他們佈成方陣,方陣每邊長三百至四百法尺。他們花費幾小時在這幾小時在這座營房裡築上防禦工事之後,就認為自己的駐地是不能攻破的了。作戰時羅馬軍隊排成三列,列與列之間相距五十法尺,騎兵則佈置在側翼。參謀官奉令拆營或佈置軍隊到戰鬥陣地上去,他們只機械地執行命令,不需要正確的眼光,不需要經驗,也不需要才幹。現在不同了,選擇營地或選擇陣地的藝術牽涉那麼多的情節,非有正確的眼光,非有豐富的經驗和才幹不可。這個任務已成總司令自身的任務,因為在同一個地方可以採用不同方式佈置營房或編排戰鬥隊形。


  儘管自己的兵力佔優勢,謝姆普羅尼在特烈比亞附近打了敗仗,瓦朗在坎內附近打了敗仗,因為他們照羅馬軍隊的習慣把軍隊排成三列,而漢尼拔的軍隊則只排成一列。迦太基的騎兵品質和數量都勝過羅馬騎兵,他們從正面、側翼和後方同時進攻羅馬軍隊,羅馬軍隊打敗了。但兩位元羅馬執政如果能夠適應情況採取戰鬥隊形,那麼他們就不會被敵軍包圍,也許他們會成為戰爭的勝利者的。


  按照軍或師的數目,軍隊應當紮一個兵營,還是紮幾個兵營呢?前衛和側衛各應佈置多遠呢?兵營正面多寬呢?側面多長呢?騎兵、炮兵、輜重兵佈置在哪裡呢?他們排成幾列呢?列與列之間相距多遠呢?是不是要把騎兵佈置在步兵後面或側面作為預備隊呢?會戰一開始應不應該讓全部炮兵參戰呢(因為每門炮已有足夠的炮彈,可以發射二十四小時)?要不要留一半作為後備隊呢?


1)總的說要根據全軍的兵力,同時要依據步兵、騎兵和炮兵的數量。


2)根據兩軍力量的對比。


3)根據士氣因素。


4)根據行動的目的。


5)根據戰場的特點。


6)根據敵軍所佔據的陣地和它的總司令的性格。


  不能也不應該提出什麼絕對的標準,現代戰爭中沒有現成的戰鬥隊形。


  現在總司令的職責比古代總司令的職責要困難得多。現在總司令對戰役命運的影響確實也要顯著一些。在古代軍隊中,總司令離敵軍有八十或一百二十法尺遠,他不但還會遭遇任何危險,而且能夠安心指揮自己的軍隊作戰。


  在現代軍隊中,總司令甚至離敵軍四、五百法尺遠,他終歸還是處在敵軍炮火射擊下,經常受著巨大的危險,同時他若離開敵人太遠,那麼他就不能監視敵人的一切行動。沒有哪個戰役總司令不是迫不得已要接近槍彈射程範圍。現在大炮越是佈置得好,它們的射擊就越發有效。控制敵軍的炮列,用連續炮火命中敵軍,就能決定戰鬥勝利。我們的戰場是遼闊的,因此需要考察研究廣大空間。指揮現代的軍隊比指揮古代軍隊需要豐富得多的經驗和戰鬥才能。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opus/a1/combat-order.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