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軍事評論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拿破崙的軍事活動


評論(一)


  拿破崙是充分表現了1780年新形成的農民階級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農民階級把他的名字寫在共和國的門面上,宣布要對外國進行戰爭,在國內要為自己的階級利益進行鬥爭。


  拿破崙在農民眼中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


  他們舉著旗幟,奏著音樂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稅,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國,皇帝萬歲”。


  隱藏在皇帝背後的是一個農民戰爭。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0頁。


-------------------------------------------------------------------------------------------------------


  萊茵普魯士和盧森堡、萊茵黑森、普法爾茨共同有這樣一個優越性:1795年以來,法國革命及其所取得的、在拿破崙時代又得以鞏固下來的社會、行政和立法各方面的成果,給予了這些地區以直接的影響。


  革命黨在巴黎失敗以後,軍隊便把革命帶到了法國國外。


  在這些剛解放了的農民子弟的衝擊下,不僅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土崩瓦解了,而且貴族和僧侶的封建統治也分崩離析了。


  ……【拿破崙法典】總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規,在法律上承認了整個這種完全改變了的秩序。


馬克思:《德同維護帝國憲法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135頁。


-------------------------------------------------------------------------------------------------------


  一些人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礎,割去了長在這個基礎上的封建頭腦;另一個人(指拿破崙——編者)在法國內部創造了一些條件,從而才保證有可能發展自由競爭,經營分成小塊的地產,利用解除了桎梏的民族工業生產力,而他在法國境外則到處破壞各種封建的形式,為的是要給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在歐洲大陸上創造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適當環境。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22頁。


-------------------------------------------------------------------------------------------------------


  拿破崙借助於他用刺刀開闢的新市場,借助於對大陸的掠奪,連本帶利一併償還了他強制徵收的賦稅。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222頁。


-------------------------------------------------------------------------------------------------------


  從西班牙獨立戰爭一開始,上層貴族和舊官員就失去了對資產階級和人民的任何影響,因為從鬥爭一開始,他們就背棄了資產階級和人民。


  一方面是Affrancesados(親法派),另一方面是民族。


  ……看起來,整個運動與其說是擁護革命的,不如說是反對革命的。


  這個運動是民族運動,因為它宣布西斑牙脫離法國而獨立,同時這個運動又是王朝的,因為它擁護“受愛戴的”斐迪南七世而反對約瑟夫.波拿巴。


  這個運動是反動的,因為它擁護舊的制度、習慣和法律而反對拿破崙的合理的革新。


  這個運動是迷信的和充滿宗教狂的,因為它擁護“聖教”而反對所謂法國無神論,或者說,反對取消羅馬教會的特權。


  被自己的法國教友的命運嚇壞了的僧侶,為了自保便激起人民的這種情緒。


  沙賽說:“愛國主義火焰因加上迷信的聖油而燃燒得更旺了。”


  所有反法的獨立戰爭都具有復興性質和反動性質相結合的特點,但是這種兩面性在任何地方也沒有像西班牙表現得那麼明顯。


馬克思:《革命的西班牙》,《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467468頁。


-------------------------------------------------------------------------------------------------------


  我們以為甚至比倫敦“泰晤士報”的軍事預言家還高明的一位權威,即拿破崙,曾制定了兩條看來差不多是老生常談的作戰原則:


第一,“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勝利把握的事情”;


第二,“主力只用於戰爭的主要目的——消滅敵人”。


馬克思:《印度起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324頁。


-------------------------------------------------------------------------------------------------------


  如果說從前曾經有過一個戰勝者力求以“物質保證”來摧毀對方民族的力量的話,那就是拿破崙第一:他締結過提爾西特和約,並用這個和約來對付普魯士以及德國的其他地區。


  然而,幾年之後,他那赫赫威勢就像一根腐朽的蘆葦似的被德國人民摧毀了。


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關於普法戰爭的第二篇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88289頁。


-------------------------------------------------------------------------------------------------------


  拿破崙是革命的恐怖主義對這次革命所公開宣布的資產階級社會反其政治的最後一次戰鬥的體現。


  的確,拿破崙已經瞭解到現代國家的真正本質;他已經懂得,資產階級社會的無阻礙的發展、私人利益的自由運動等等是這種國家的基礎。


  他決定承認和保護這一基礎。他不是一個空想的恐怖主義者。但是,拿破崙還是把國家看做目的本身,而把市民生活僅僅看做司庫和他的不能有自己的意志的下屬,他用不斷的戰爭來代替不斷的革命,從而完成了恐怖主義。


  他充分地滿足了法蘭西民族的利已主義,但是他也要求資產階級在為了達到侵略的政治目的而需要的時候犧牲自己的事業、享樂、財富等等。


馬克思和恩格斯:《神聖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l57158頁。


-------------------------------------------------------------------------------------------------------


  德國市民們罵拿破崙逼得他們喝假咖啡,罵拿破崙駐兵和募兵擾亂了他們的安寧,他們把自己的所有精神上的憤慨都發洩在拿破崙身上,而把自己的一切讚揚加給英國。


  其實,拿破崙清掃了德國的奧吉亞斯的牛圈,修築了文明的交通大道,為他們作了極大的貢獻,而英國人卻只是找適當機會去(不擇手段、千方百計)剝削他們。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4頁。


-------------------------------------------------------------------------------------------------------


  拿破崙當年十分明確地規定了從西面進攻俄國的戰略計劃,如果他不是受於各種非戰略性的情況而放棄了這個計劃,俄國的統治和它的完整便會在1812年受到嚴重的威脅。


  這個計劃就是:向德維納河和德涅泊河挺進,在該地構築一道防線(包括修築工事、倉庫和交通線),奪取德維納河上的俄國要塞而把進軍莫斯科推遲到1813年春天。


  由於政治上的考慮,他在年底就被迫放棄了這個計劃,這是因為軍官們不滿冬季駐紮在立陶宛,同時也是因為他盲目地相信自己是不可戰勝的。於是他向莫斯科進軍了,而結果是人所周知的。


  法國軍需部的組織不善和兵士缺乏寒衣分外加重了這次慘敗。


  如果當時對這些事情予以更多的注意,拿破崙在敗退時仍然會在維爾諾集結起一支在數量上比俄國能用來追擊他的軍隊多一倍的軍隊。


  他的錯誤是明顯的;這些錯誤並不是註定不可避免的。


  他到達了莫斯科的事實以及查理十二世向波爾塔瓦的進軍部證明,這個國家是能夠攻入的,雖然攻人這個國家是困難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戰況的進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612頁。


-------------------------------------------------------------------------------------------------------


  拿破崙的秘訣在於集中……當拿破崙看到自己不得不在兩個不同的戰場上作戰時,例如在對奧地利的戰爭中,他放棄即把自己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有決定意義的作戰線上(在對奧戰爭中是斯特拉斯堡——維也納線),而把較少的兵力留在次要的戰場上(義大利)。


  因為他相信,即使他的軍隊在次要戰場上打了敗仗,他自己在主要作戰線上的勝利也能比任何直接的抵抗更可靠地阻擋敵軍的前進。


  馬克思和恩格斯:《法國作戰方法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第148頁。


-------------------------------------------------------------------------------------------------------


  當拿破崙認識到他已經開始的行動不合理時(例如在阿斯佩恩),他便不堅持這一行動,而善於找尋其他出路,出敵不意的將自己的軍隊調往新的攻擊目標,依靠出色的成功的機動,甚至使暫時的失敗也成為有助於取得最後勝利的行動。


同上,第149頁。


-------------------------------------------------------------------------------------------------------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opus/comment/entry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