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著作摘要


1816年巴黎出版的《軍事藝術》一書的十七項評論摘要


評論(六) 論攻擊戰(三)


  拿破崙進行了十四次戰爭:兩次在義大利,五次在德意志,兩次在非洲和亞洲,兩次在波蘭和俄羅斯,一次在西班牙,兩次在法國。


  1796年第一次義大利戰爭中,拿破崙從薩沃納出發,在防護力量薄弱地點,即在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相銜接的地點過山。他隔斷了奧地利軍隊和撒丁軍隊,佔領位於塔納羅河和斯土臘河匯合處的凱拉斯科要塞(離薩沃納二十法里),並在那兒建立自己的倉庫。他迫使撒丁國王屈服,交出托爾納要塞,要塞位於朝米蘭的那個方向,西距凱拉斯科二十法里。他在那兒站穩以後,就在皮阿琴察渡波河,佔領阿達河上的皮戚格當要塞(離托爾托納二十五法里),然後向明喬河前進,佔領阿迪傑河戰線上的彼斯基耶臘城(離皮戚格當三十法里)。他再前進佔據了這條河左岸的韋羅納城和幾座堡壘,這些堡壘控制著這個城市的三座渡河石橋,還佔領了河下游的波爾托.累尼亞果,那兒再提供他一座過河的石橋。他在攻佔曼圖亞以前就在這種情況下停止下來。從韋辦納附近的營房起,到法國國境最近的補給站——善別里止,他一共控制了四座要塞,要塞裡都設置了倉庫和醫院;守衛這些要塞,他只用不超過四千名的初愈病兵和新兵。由此可見他在這條長達一百法里的戰線上,第隔四站路設一個補給站。拿破崙在拿下曼圖亞以前,曾進軍教皇領地,所以波河上的斐拉拉成了他的頭一個補給站,而昂利納(位於亞平寧山麓,離斐拉拉有六、七站路程)則是他的第二個補給站。


  1797年,他渡過皮亞韋河和塔耳亞緬托河,在離曼圖亞八站路程的帕耳馬諾瓦及奧左波構築防禦工事。隨後他越過尤利阿爾卑斯山脈,改建了克拉根富有特的古老的防禦工事(這兒離奧左波五站路程)並駐軍到捷美臨格山上。這兒距曼圖亞八十法里遠,但在這條作戰線上,他佔有三座要塞,每隔五、六站路程就有一個據點。


  1798年,拿破崙在東方開始軍事行動。他攻佔了亞歷山大城,在這個大城市裡設防,使它成為軍隊倉庫和軍隊培訓的中心點。在出征開羅的時候,他下令在臘赫馬尼亞(離亞歷山大二十法里)建築炮壘,在開羅武裝城寨和幾座炮壘。他在薩利希亞(離開羅二十法里)和進入沙漠後在加沙的道路上,都建築了炮壘。法軍在到達加沙這個村鎮以後,離亞歷山大就有了十五站路遠。他們在這條作戰線上一共設有三個據點。


  1799年的戰爭中,他在沙漠中走了八十法里。他圍攻聖.讓.阿克爾,派出監視部隊到約旦河岸(離他的主要據點亞歷山大二百五十法里)。在卡提亞(離薩拉希亞二十法里)、在阿耳.阿里什(離卡提亞三十法里)和加沙(離阿耳.阿里什二十法里)都建築了炮壘。可見,在這條長二百五十法里的作戰線上他設置了8個防禦設備完善的據點,以便抵禦應當提防的敵人。因此在這四次戰爭中,他的信使、車隊沒有被截獲過一次。1796年,有幾個單獨行動的士兵在托爾托納附近被危害,在羅捷托和開羅之間的尼爾地方有幾隻船被扣留過,可是這兩次事件都發生在戰爭初期。幾個在埃及編成的騎單峰駱駝的團隊不斷往返在沙漠上,以致開羅和聖.讓.阿克爾之間的交通,同上下埃及之間的交通一樣,始終暢通無阻。他當時率領二萬五千軍隊佔領了埃及、巴勒斯坦和加列里,幅員達三萬平方法里。從他在聖.讓.阿克爾的大本營到上埃及德塞將軍的司令部,距離是三百法里。在1880年的戰爭中,他遵循的是同樣一些規則。法軍在德國境內抵達萊茵河以後佔領了烏爾姆要塞和英果施塔特要塞。這樣他就得到了兩個大補給站。當締結普富連多爾夫停戰協定時候,曾一度忽視了要求交出這兩座要塞的必要性。拿破崙認為佔領這兩座要塞是自己在德國作戰取得勝利的必要性。他非常重視這點,以致要把交出兩座要塞作為延長停戰協定期限的條件(13)。


  待在紐倫堡的高盧—巴達維亞方面軍掩護在多瑙河上的左翼,而在格臘烏邦甸那邊活動的軍隊則掩護因河河谷的右翼。既然後備軍從聖伯納山口開下來,那麼伊夫烈亞就成了他的第一個補給站。甚至在馬哥戰役大捷以後,但在明喬河這邊所有設防據點重新拿回來以前,他不認為義大利已重被征服,並且只有在交出這些據點的條件下,他才讓梅拉斯(14)退回曼圖亞。


  1805年,他從八萬奧地利軍手中奪下烏爾姆要塞,前進到累赫河。他在奧格斯堡修復了一些古老的工事,重新武裝它們,使這個供應他那樣多物資的城市變成自己的補給站。


  他有意重建烏爾姆要塞,可是這個城市的防禦工事已被炸平了,而周圍的地形則極其不利。他從奧格斯堡前往勃臘烏納烏,並佔領了這個地方,從而獲得渡因河的一個安全可靠的渡口。這是使他能夠向維也納推進的第二個補給站。他在保障維也納能避免意外襲擊以後,繼續前進到摩拉維亞並佔領了勃留恩納的城寨,後面這個地方立刻被武裝起來並供應大批軍需品,使它成為法軍在摩拉維亞活動的一個據點(離維也納四十法里)。他在離勃留恩納一站路程的奧斯帖爾利茨地方打了一仗。他能夠從這個戰場退到維也納,並在那兒渡多瑙河或沿河左岸進到林茨(林茨周圍的高地有極堅強的防禦工事作掩護),而後在林茨由橋上渡過多瑙河。


  1806年,他把大本營移到班堡,而軍隊則集結在列德尼茨。普魯士國王企圖把軍隊推進到緬因河去切斷法軍在美因茲的作戰線,藉以阻止法軍前進。為此,他派布留赫軍團和魏瑪公爵前往那兒。可是法軍的交通線已不走美因茲,而是從克羅納赫要塞(位於薩克遜山脈出口邊)通佛爾海姆要塞(在列德尼茨河上),再由那兒到斯特拉斯堡。因為普魯士軍隊的攻勢對拿破崙沒有危險,所以他把大軍分三路前進:左路由第五第七軍團組成,在蒙帖別洛公爵(15)和卡斯奇里恩公爵(16)指揮下經科堡前進,中路由貝爾納多特元帥及厄克繆耳公爵(17)統率的第一及第三軍團和近衛軍預備騎兵組成,往克羅納赫及什列茨前進。拿破崙本人也待在這路大軍裡,右路軍由達馬特公爵(18)和莫斯科公爵(19)指揮的第四及第六軍團組成,經巴伊列特向哥夫前進。待在諾伊施塔特和魏瑪之前並已向美因茲出動的普魯士軍隊停下來支援自己的前衛。普軍和易北河及柏林的聯繫被截斷了,後方的倉庫喪失了。它只是在自己情況業已絕望的時候,才看出自己處境的危險。雖然它靠近馬格德堡,處在國境中心,離易北河不過兩站路遠,它還是打敗了。它被截斷後路,喪失了退卻的可能性。除開國王本人和幾連騎兵艱難萬狀地退到奧德河右岸以外,腓特烈的全部老軍隊簡直無一漏網:十多萬人被俘,大批軍旗和大炮成了這次戰爭中被法軍繳獲的戰利品。


  1807年他(20)佔領居斯特林、格洛加馬和什帖亭等到要塞以後,在華沙渡過維斯拉河。他並且在拉格構築防禦工事,布拉格是同時供他作橋頭堡及補供站使用的。他還同時建築了莫德林要塞,並在托爾恩城建築防禦工事。法軍進到帕薩爾吉河後停止下來,以便掩護圍攻但澤,但澤在決定戰爭結局的弗里德蘭戰役以前是法軍活動的據點和補給站。如果軍事行動不中途停頓的話,法軍在渡尼門河以前,這條戰線就會因為攻佔皮拉烏而縮短。


  1808年,位於西班牙北部的大多數要塞:聖.謝巴斯特揚、帕姆普盧納、菲格臘斯、巴爾謝隆,都被法軍控制,法軍在向布林哥斯推進。


  1809年,勒根斯堡附近響起了頭一陣炮聲。奧格斯堡成了他(21)指揮作戰的中心。由於奧軍破壞了勃臘烏納烏的防禦工事所以他選擇位於因河和多瑙河匯合處的帕騷城作為據點,這是比較有利得多的據點,因為那兒的橋樑保證軍隊能渡過這兩條河。他下令加強這個城市的防禦工事,並構築頭等工事來掩護林茨的橋樑。法軍抵達維也納以後,就不依靠這條去巴伐利亞的交通線了,它另建一條經格拉茨城堡和克拉根富特要塞同義大利相聯繫的交通線,那是一條更加可靠的交通線。


  1812年,他佔領了維斯拉河上的但澤、托爾恩、莫德林和布拉格等要塞。他把韋伊拉、科夫諾、格羅德諾、維耳諾,明斯克等到地作為尼門河附近設置倉庫的地點,而報導斯摩棱斯克作為他向莫斯科進軍的主要補給站。當他實現這次軍事行動時,每隔八站路程設有一個堅固的據點。所有郵站都建有防禦工事,工事上面挖有槍眼和炮眼;每個郵站都有一連兵力帶一門炮把守。這些設備很好地保證了軍事交通,使得整個戰爭期間法軍沒有一個信使、一個車隊被敵人截獲。甚至在撤退期間(除契查哥夫海軍上將在別烈集納島對岸未被趕走的四天時間以外),法軍和它的各個補給站間的交通始終暢通無阻。


  1813年,克寧什帖因、德雷斯登、托爾加馬、維田堡、馬格德堡和漢堡都是他(22)在易北河上的要塞,而美爾捷堡、厄爾富有特,符茨堡則是通萊因道上的兵站。


  1814年,他已到處有了要塞,如果巴黎不陷落的話,那麼弗蘭德各要塞的全部重要性都會顯示出來。如果倒向聯軍方面的第六軍團不阻擋他向巴黎前進,那他就會迫使聯軍退出巴黎;因為聯軍的將軍們還沒有決心以巴黎為後方(他們控制那兒還只有三天)在塞納河左岸進行戰鬥。幾個大臣和一些民政官員的叛變使敵軍能輕易地進入巴黎。但是,只由於一個元帥的叛變投敵,才使得聯軍暫時佔領首都的行動沒有導致他們的覆滅。拿破崙十四次戰爭的全部計畫都符合真正的作戰藝術原則。他的行動是果敢的,但也是有條理有步驟的。這點最好以1796年防衛阿迪傑河戰線(那一次奧地利損失了幾萬軍人)和1807年防衛帕薩爾吉河以掩護圍攻但澤為例來作證明。


  可是,如果要舉一個按照錯誤規則打攻擊戰的例子,那麼1796年德國境內的戰爭就是這樣的戰爭。


  法國的松布林——馬斯河方面軍佔領符茨堡城寨後,五萬大軍就在列德尼茨河上穩定下來。其實,這時候萊茵河、摩澤爾河方面軍的左翼和中路(五萬人)已經由內卡河推進到諾列斯海姆,而右翼(兩萬人)則在費里諾指揮下往迪羅爾山麓的費臘爾堡推進,這三個被高山和大河隔開的軍團,各有各的交通線同法國聯絡,所以一個軍團失敗,就會使另兩個軍團遭受危險。側翼總是進攻部隊力量最薄弱的部分。應當盡可能的極力使兩翼或者最低限度使一翼銜接中立國家,或銜接巨大的天然屏障。法軍違反了這個最重要的作戰規則,把全軍分成三個單獨的軍團,形成六個暴露的側翼,雖然如此,假若它行動正確,它還是能夠容易地切實掩護兩翼,但在諾列斯海姆附近活動的中央縱隊左翼是暴露的,甚至連右翼也沒有銜接多瑙河,因為他們沒有注意佔領敵軍放棄了的烏爾姆要塞,要知道,只要這一翼有掩護,也就能夠使整個戰爭合理進行。由此可見,這個縱隊從萊茵河起,在八十法里的行程中都是吊在空中的:它沒有一個據點,沒有一個中途補給站。查理大公在派出他的主力去對付松布林——馬斯河方面軍及費里諾指揮下的右翼軍團以後,向諾列斯海姆推進,但經法軍英勇的抗擊後,他轉身又退過多瑙河及累赫河。他留下二萬五千人來對抗剛剛打敗自己的萊茵——摩傑爾河方面軍的左翼及中鋒,自己帶領主力前往攻擊松布林——馬斯河方面軍,並把後者擊退過萊茵河。


  萊茵河方面軍總司令(23)在這次戰爭中還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他把敵方兩座大要塞(菲力普斯堡和曼海姆)留在自己後方,不予以包圍而僅派四千人加以監視,他應當嚴密的包圍這2座要塞,斷絕他們和大公的一切來往,斷絕他們和四周的聯繫,使他們得不到一點關於戰爭進程的消息。這樣包圍是攻佔它們的必由之路。為這次疏忽,他受到了殘酷的懲罰。兩個要塞的守軍一獲悉大公獲勝,他們就把法國監視部隊驅逐過萊茵河,唆使農民暴動,截斷法軍交通線,險些出人意外的奪取了克利和斯特拉斯堡的河橋。像這樣粗暴的違反作戰規則和小心謹慎原則的做法,任何時候也不曾有過,政府的整個計畫是有缺點的,而執行計劃中的缺點更多。究竟應當怎麼辦呢?


1)上述三個軍團統一歸一個總司令指揮。


2)集中兵力行動,只留2個側翼,其中一翼經常依靠多瑙河。


3)首先佔領敵人在萊茵河沿岸的四座要塞,或者至少建築塹壕對付其中兩座,要佔領馬耳姆要塞以便在從黑林山出發時,多瑙河上能有可靠的和頗大的補給站。


  1810年,葡萄牙戰爭是違反極重要的軍事藝術原則實行攻擊的另一個例子。在這次戰爭中,英葡聯軍共計有八萬人,其中一萬五千是民兵,待在科因布拉,依靠波爾圖負監視責任。法軍在佔領西烏達德——羅得里哥和阿耳美達兩地方後,以七萬二千人進入葡萄牙,進攻據守布薩戈高地的敵軍。雙方兵力相等,但布薩戈陣地是很堅固的陣地。法軍先遭受挫折,但它於次日饒過敵戰線前往科因布拉。葡萄牙軍隊因此退往里斯本,他們燒毀沿路一切,使土地變成廢墟。法國將軍(24)跟蹤追擊,對退往波爾圖的一萬五千民兵,甚至連監視部隊也不保留。這樣一來,他暴露了自己的後方,暴露了科因布拉這個據點(那兒留有五千傷病兵)。他還沒有來得及到達里斯本,葡萄牙師團就佔領了科因布拉,截斷了他的所有退路。最低限度他應當留下一支六千人的部隊,來保衛和鞏固科因布拉,並阻遏波爾圖附近的葡萄牙師團。如果他這樣做了,他就可以把這六萬人帶到里斯本。如果英軍總司令(25)已打算讓自己的部隊上船,那麼這六萬人的兵力就足夠對付英軍了。反之,如果英軍總司令準備在葡萄牙堅持下去(一切都表明這一點),那麼法軍就不應當深入科因布拉。他們應在這個城市面前,或者甚至在相隔幾站路的地方,佔領有利陣地,建築防禦工事來鞏固它,同時派出隊伍去佔領波爾圖市,確保後方以及連接阿平美達的交通線的安全,以等待攻佔巴達霍斯和等待從塔霍河上安達盧集亞開來的軍隊到達。


  到達里斯本城防工事的時候,法國將軍沒有下決心攻擊他們,雖然他應當知道有工事存在,因為敵人建築這些工事已經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了。一般意見是:如果他到達那兒的時候立刻進攻這些工事,那麼他就會佔領它們,過兩天再動手就已經遲了。因為這些時候,里斯本的英葡聯軍已經依靠數量頗多的民兵營而得到加強了。可見,法國將軍沒有得到任何成就,徒然損失了五千傷病員,喪失了自己的交通線。他在里斯本城牆下才發現自己少帶了炮彈,他不曾仔細考慮自己的事業。


  查理十二世1708年和1709年的戰爭也是違反一切作戰原則而進行的攻擊戰爭。17079月,這位國王率領四萬五千兵員,從來比錫附近的阿爾什塔特兵營出發,通過了波蘭。列文加烏普特率領一個軍團(一萬二千人)在里加登陸,還有一萬五千人駐在凡良迪亞,因此,他(26)有可能集中八萬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他留下一萬人在華沙,保護斯塔利斯拉夫國王,他自己在17081月抵達格羅德諾,並駐在那兒過冬。6月,他通過明斯克森林,走近博里索夫,渡過別烈集納河,擊敗沿沼澤彼岸設防的二萬俄國兵。他在莫吉列夫渡博里斯芬河(27),922,在斯模棱斯克附近打敗莫斯科人的一個一萬六千人的軍團。他到達立陶宛邊境,準備進入俄羅斯本土。驚慌失措的沙皇向他提議媾和。在這個時候之前,查理的行動都符合軍事藝術規則:他的交通線是有保障的,他佔據了波蘭和里加,他離莫斯科只有十站路程。如果他不離開這個首都的大路,如果他不向烏克蘭前進去和馬傑帕帶來的六千人會師,那麼他大概已經進了莫斯科。他這樣行動就從側翼暴露了他的作戰線(從瑞典算起長達五百法里)。他不能保住作戰線,並且喪失了獲得援兵的機會。12天後,列文加烏普帶一萬六千人和八千輛車,在莫吉列夫附近渡博里斯芬河,剛剛朝烏克蘭方向走了4站路,就遭到俄國沙皇率領的四萬大軍的攻擊。1078日、9日和10日,他奮勇抗戰,還是損失了全部輜重和一萬一千名士兵,只剩下五千殘兵,饑寒交迫的趕往烏克蘭和自己的國王會師。


  這時,沙皇已在波爾塔瓦建立了一些頗大的倉庫。17095月,查理十二世圍攻這個城市。6月,沙皇就率領六萬人來解圍。查理只剩下三萬人,其中還包括烏克蘭的哥薩克兵。他進攻俄軍失敗,軍隊完全覆滅了。最後他帶領一千名殘兵敗將,渡過德涅伯河(28),千辛萬苦的勉強逃到土耳其。


  查理十二世如果打算進攻莫斯科,那麼直到斯模棱斯克為止,他的行動都符合軍事藝術原則。他同瑞典和里加的交通線,到莫吉列夫附近的博里斯芬河為止,豆油德維納河掩護。如果他希望到烏克蘭過冬,在那兒招募哥薩克兵,那他就不應當在格羅德諾附近渡尼門河,不應當經立陶宛前進。他應當從克拉科夫出發,向下德涅伯河前進,並通過這個城市,通過維斯拉河和奧德河與瑞典建立交通聯繫。他不能指望靠這樣一條交通線維持和本國的聯絡,——這條交通線有四百法里是沿俄國邊境走的,並且側翼始終暴露著。但他如果經過克拉科夫,以立陶宛、尼門河和維斯拉河做掩護,他就不難維持自己的交通線。他並不是像漢尼拔那樣作戰,就是說,他不是在和本國沒有任何聯繫的情況下縱橫天下。要知道列文加烏普帶來頗大一支部隊,帶了大批重要的輜重跟在他後面,離他12站路遠。這說明他原希望後者趕上來。查理除了這個致命的錯誤外,還犯了另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在波爾塔瓦附近進攻俄國軍隊。那時侯他離德涅伯河一共只有十二法里遠,他走2站路就能夠退到河彼岸,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沃累尼和波多利亞。他硬要打這一仗為了什麼呢?即使他在波爾塔河附近打了勝仗,那麼他帶領這點軍隊(總共不過一萬八千瑞典兵),離莫斯科有40站路遠,他能著手做什麼呢?他不能希望給敵人以決定性的打擊。一切情況都要求他利用夏天時間,利用莫斯科人還留存的恐慌心理,在5月間渡過德涅伯河,退回波蘭。為了保證自己撤退,徵集船舶和在離波爾諾瓦十二法里處、在博里斯芬河上建築堡壘,他應當打一仗。可是他作戰是無組織的。他只算得是一個勇敢無畏的士兵。他放棄去莫斯科的大路以後,立即喪失了交通線,他再得不到來自瑞典的消息。關於列文加烏普戰敗的消息,他是後來從這位將軍本人口裡獲悉的。有人肯定的說:國王所採取的這些錯誤行動,他的參謀部裡許多軍官並未忽視。他們在勸阻國王遠征烏克蘭失望後,就反復勸他留在斯模棱斯克,等待列文加烏普和他所攜帶的那些極珍貴的輜重的到來。



1)有些書上譯推羅。


2)印度洋。


3)卡普亞——義大利地名。


4)即比利時人。


5)春分、秋分都稱二分點,此處大約指秋分。


6)指阿列西亞。


7)指保衛高盧獨立的那些人。


8)龐培。


9)龐培的元老院(羅馬的第二個政府)在烏提卡開會,掀起反對凱撒的運動,小加圖是這個運動的思想家。


10)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告終後在孟斯得和威斯特法里亞所締結的兩個和約。


111659年法國同西班牙締結的和約。


12)薩利河是易北河左支流。


13)必不可少的條件。


14)馬倫哥戰役奧軍總司令。


15)蘭恩。


16)奧熱羅。


17)達烏。


18)蘇爾特。


19)內依。


20)拿破崙。


21)拿破崙。


22)拿破崙。


23)莫羅。


24)烏塞納。


25)惠靈頓。


26)查理十二世。


27)德涅泊河的古名。


28)作者誤把德涅斯特河說成德涅泊河。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opus/a1/attack.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