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傳
第四章 第一執政(四)馬倫哥戰役
拿破崙在盧森堡宮宣誓就職時,法國還處在第二次反法聯軍的包圍中。他深知一個新政府在舊政府的廢墟上興平時,如果國家處於戰爭狀態,那籠絡人心的最好機會是提出和平的前景,因為和平總是民眾嚮往的目標。所以,儘管拿破崙內心希望用戰爭解決一切,但他表現出來的卻是一副渴望和平的面孔,他一上臺,就急於照會各國他已進入執政府,並向英、奧、俄三 國 君主建議儘快停止軍事行動。1799年的聖誕節,他向英王喬治三世和奧皇弗蘭西斯二世發出私人函件,暗示以現狀之基礎來和平解決一切重要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他還暗示奧軍應照原有和約撤回到阿迪傑河一線。英國國王沒有理睬拿破崙的去信,只讓大臣回復了一封傲氣十足的函件。這位大臣在這份函件中說:“如果法國真誠渴望和平,那麼,現實的和持久的和平的最好和最自然的保障就是讓法國原來的王室復位。這個王室統治法國已達數百年之久,並使法國國內安享太平,在國外備受尊敬。無論何時王室統治的恢復將立即排除和平談判的一切障礙。”同時,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在下院猛烈攻擊拿破崙,他用古羅馬西塞羅的話堅決拒絕和談建議:“為什麼我再一次拒絕媾和呢?因為這種和平是不可靠的、危險的,因為這種和平是不可能締結的。”得到英國的答復後,拿破崙高興地搓著手對他的外交部長塔列蘭說:“這是再好不過的了,這一回答充分地滿足了我。英國需要戰爭,英國將會得到它。是的,是的,殊死的戰爭!”
1800年1月7日,拿破崙向軍隊宣佈道:“軍人們,對於你們,我不僅要求你們保衛疆土,我們還必須侵入敵國。”同一天,他任命弟弟呂西安為內政部長,這樣他就可以控制警察、國內治安和新聞檢查。次日,他下令成立一支執政警衛 軍,共2100人,包括兩個榴彈步兵營、一個步兵連、兩個騎兵連和一個炮兵連。這支隊伍以後就發展成皇帝的禁衛軍。奧地利也拒絕了拿破崙的和談建議,因為這時的奧地利軍事上正處於優勢,奧地利又一次成為義大利的主人並企圖從義大利發動對法國的進攻。1800年4月,梅拉斯的奧軍把薩沃納附近的法軍截為兩段,絮歇的部隊被迫向尼斯撤退,被趕回到瓦爾河畔;另一支馬塞納的部隊也被圍困在熱那亞要塞內。儘管馬塞納和副手烏迪諾、蘇爾特奮勇作戰,但終究抵擋不住兩倍於他們的敵軍進攻,處境十分困難。奧軍司令部計畫是儘快迫使馬塞納投降,以便大軍西指,攻入尼斯、普羅旺斯、甚至薩瓦,圍殲絮歇部隊,喚起南方保王黨的叛亂,造成法國的癱瘓。奧軍司令部的計畫是有條件實現的,但是, 其作戰計畫卻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梅拉斯將奧軍龐大的兵力置於敵人可以從後方(即瑞士)打擊的地方。這一漏洞沒有逃過拿破崙的鷹眼,他決定採取一項全新的而且極為大膽的作戰計畫。拿破崙命莫羅指揮的萊茵戰線的10萬大軍在巴伐利亞一帶活動,同克頓率領的奧軍作戰,以吸引住奧軍的力量。他自己則採取一個冒險的行動,他不去順應敵人的設想,去援救在熱那亞陷入困境的馬塞納部隊,而是從瑞士經過大聖伯納德山口進入義大利,從後方襲擊梅拉斯軍隊,奪取他的各個倉庫、輜重庫和醫院,截斷梅拉斯和奧地利的聯繫,迫使梅拉斯在被動的狀況下作戰。而梅拉斯奧軍的失敗就能使意大利的整個奧軍覆滅,使法軍重新贏得義大利。執行這個計劃要求行動迅速、極端秘密和非凡的勇敢。但是,保守秘密是非常困難的,到處有英國和奧地利的間諜。必須瞞住他們,或者把他們引入歧途,為此,拿破崙決定製造假情報。1月25日,拿破崙對他的陸軍部長貝爾蒂埃下了一道手諭:“我的意圖是要組成一個預備軍團,由第一執政親自指揮。它應分成3個軍,每軍又分2個師。”6個星期後,拿破崙又進一步指示道:“成立一個預備軍團,共6萬人。由第一執政直接指揮。該軍團將以第戎為集中地。”3月初,預備軍團在第戎組成,似乎是作為萊茵軍團的增援。許多外國間諜迅速趕往第戎。4月初,外國間諜在那裡發現了許多沒有軍隊的司令部。這個所謂的預備軍團大約只有3000到6000的新兵和服役過期的老兵,其中還有一些殘廢軍。間諜們看到拿破崙於5月6日檢閱了這支人數不上7000、大部分沒有穿制服的預備軍。這些情報飛快地傳到倫敦、維也納和義大利,人們得出一個結論:預備軍並不存在。於是,各種諷刺拿破崙預備軍團的漫畫出現了,其中一幅畫中畫著一個12歲的孩子和一個裝著假腿的殘廢軍人,旁邊寫著“拿破崙的預備隊”。梅拉斯也由此斷言:“實際上沒有什麼預備隊,只是妄圖用一支六七千人的新兵和殘廢軍人來迷惑我們,迫使我們解除對熱那亞的包圍,誘騙我們扔掉真正的捕獲物而追捕影子。”正當聯軍司令部興致勃勃地嘲笑拿破崙的時候,在法國東南部,一支真正的預備軍正秘密而迅速地集中在瑞士邊境。由於新憲法中規定第一執政不得親自指揮軍隊,拿破崙命令貝爾蒂埃為預備軍團總司令,卡爾諾繼任陸軍部長。拿破崙坐鎮巴黎,通過卡爾諾向貝爾蒂埃下達了一連串命令,貝爾蒂埃實際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司令。不久,拿破崙接到貝爾蒂埃從日內瓦發來的急件,要求他迅速趕赴軍營,拿破崙決定離開巴黎。這時馬塞納的處境日益危急。4月20日,他派出一名少校偷越英國海軍封鎖線,向拿破崙求援。5月5日,這名少校到達巴黎面謁拿破崙,拿破崙隨即給馬塞納回復了一封短信,信中道:“預備軍團正在加速前進,我本人今夜將起程。我希望你能堅守,至少應守到5月30日。”為了掩人耳目,防止別人知道他是前去指揮軍隊,離開巴黎前夕,他當著另外兩名執政和各部長的面對呂西安說:“明天寫出致各省長的通報,你和富歇送給各報去發表,只說我已出發去第戎視察後備軍。你還可以說,我或許最遠要去日內瓦,但是要肯定說我離開巴黎不超出15天。你,康巴塞雷斯,明天主持國務會議。我不在時,你是政府首腦。對國務會議也這麼說:我離開是短期的,除此之外,別講任何事。讓國務會議確信我對他們的工作完全滿意,我希望他們繼續下去。你同時還可宣佈我已任命約瑟夫為國務會議成員。出什麼事的話,我會像雷電一樣趕回來。我把法國的一切重大利益全託付給你了,我希望不久維也納和倫敦就會談起這件事。”
5月6日凌晨2點,拿破崙一行出發了。他們是沿著勃艮第大路行進的。沿途拿破崙談興甚濃,他大談古代的軍人,如亞歷山大、凱撒、西庇阿和漢尼拔,他對這些統帥的地位和各人的手段研究得非常透徹。當問及他是更佩服亞歷山大還是凱撒時,他說:“我把亞歷山大列入第一流,我也佩服凱撒在非洲的漂亮仗。我更欽佩那位馬其頓王的理由是他對亞洲戰役的構想,尤其是其實施。責怪這位王爺花7個月時間圍攻泰爾是沒有戰爭觀念的。要是我自己,如有必要我會在那裡留7年。這是個龐大的課題,就我來說,我認為圍攻泰爾,攻佔埃及,以及進軍阿蒙綠洲是這位偉大主將的天才的證明。他在格蘭尼格斯和伊薩斯兩戰中只挫敗了波斯王的先頭部隊,他願意給後者時間集中起全部兵力,以便一擊之下推翻這個他剛剛動搖了的龐然大物。亞歷山大若是窮追大流士進入波斯各洲就會脫離後援,只遭遇零星小部隊而把他拖進沙漠,使他的軍隊迷路。堅持攻下泰爾使他保持了同希臘的交通,他為希臘立下那樣多的功績。他之摯愛希臘正如我熱愛法蘭西一樣,他把自己的榮耀寄託於希臘的榮耀。他佔領了當時十分強大富庶的埃及省,迫使大流士前來保衛或者挽救這個地方,在行軍途中遭遇他。他自稱朱匹特之子,他的行動方式對他算計東方人的烈性是有用的。我們知道這一點怎樣幫助了他。最後,他死時才33歲,身後留下多大的名聲!”這一番對古代名將精闢的評價和獨到的見解使同行人對第一執政佩服得五體投地。
5月7日,拿破崙一行到達第戎。在這裡,他以盛大的儀式檢閱了那支六七千未經訓練的、衣著不全的部隊。2個小時以後,他們又飛快趕往日內瓦。在日內瓦,拿破崙會見了派去探測聖伯納德大山口的工程師馬來斯戈,馬來斯戈如實地向拿破崙彙報了軍隊經由聖伯納德大山口進入義大利的種種困難和駭人情景。“能夠通過嗎?”拿破崙打斷這位工程師的敍述問道:“勉強可以通過。”馬來斯戈答道。“很好”,第一執政說:“我們前進吧!”5月13日,拿破崙到達洛桑,檢閱了真正預備軍團的前衛部隊。這時,拿破崙收到馬塞納在4月29日寫的一封信,這封信是透過敵線偷送出來的。信中道:“看在上天的份上趕快救我!這個城市已經受到海 陸兩 面的封鎖……我只有30天的口糧。”拿破崙回信道:“我已到洛桑兩天。全軍都在行動……我深知你處境困難,但使我放心的卻是有你在熱那亞。在這種時候,你一個人可以抵得2萬人。”拿破崙下定決心學習古時漢尼拔之所為,冒阿爾卑斯大山的一切危險和困難突入義大利。為了比較容易搜集行軍所需糧秣儲備,使進軍能夠更迅速地完成,以及使敵人摸不清行軍目的,拿破崙命令軍隊採取不同路線分四路前進。他自己率35000人的主力,攜帶大炮,翻越大聖伯納德山口,蒙塞率15000人的左翼經由聖哥塔出山,杜勞的5000人的右翼取道切尼山方向,左右兩路軍均配合主力行動。沙布南率5000人穿越小聖伯納德山口,與主力會合於奧斯塔。5月15日,各路隊伍均已出動。拿破崙所率的這支由騎兵和步兵組成的軍隊任務最為艱巨,它載負著戰鬥所需的全部軍火,包括40門野戰大炮在內。拉納帶領先鋒部隊在前開路,貝爾蒂埃和拿破崙親自指揮後衛,因為後衛有炮兵隨行,這是整個部隊的威力所在。由於道路條件惡劣,部隊只能沿一條道行進。漫長的隊伍猶如一條灰色的長蛇,在高山深谷中緩緩移動。到了聖彼埃,道路消失了,到處是懸崖峭壁和深深的積雪,部隊只好攀登怪石嶙峋的、堆滿積雪的山脊強行前進。每個人心中都十分緊張,行動也格外小心,生怕稍有不慎,摔進無底深淵。頭頂的冰川也有隨時崩落的危險。大炮和彈藥的運輸最為困難,原先準備用來搬運大炮的雪橇已完全不頂用了。幸好當地農民教給拿破崙一個辦法:把松樹幹按尺碼鋸斷,鋸成兩半,將中間掏空,然後從炮車上將炮管卸下,裝在掏空了的樹幹中捆好,炮尾朝前,炮口朝後,再在炮尾環上系上繩索,由身強力壯的士兵拖著它前進。架炮的車輪則由騾子馱著行走。這個絕妙的主意使得炮兵得以順利前進。拿破崙為了鼓舞那些拖拉大炮的士兵,自己不騎騾子,而是與士兵一同步行。前面的隊伍不敢稍停一下喘口氣,因為一停步就會使後面處在萬分危殆的峭壁邊緣的隊伍陷於混亂。前軍的腳步和蹄印把深及膝蓋的冰雪踩成稀泥狀,後軍須在其中蹣跚前行。攀登阿爾卑斯山的艱難困苦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可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拿破崙表現得異常沉著冷靜和若無其事。他一面步行,一面同嚮導們聊天,詢問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問他們何以為生,意外事故是否像他們說的那樣頻繁。他與嚮導們談話的神態就好像是在巴黎大街上散步時與人拉家常似的。
5月16日,拉納前鋒抵達秀麗的奧斯塔山谷,其他部隊迅速地接踵而降。到這時為止,拿破崙的軍隊不曾遇到任何抵抗,梅拉斯將軍完全蒙在鼓裡。17日,法軍抵達沙蒂隆。在這裡遇上了小股奧軍。面對突如其來的法軍,奧軍驚慌失措, 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方向也會冒出一支法國軍隊。由於倉促應戰,再加上兵力懸殊,奧軍很快敗北而逃。
5月18日,法軍繼續向東挺進,不料卻碰上了一個十分堅固的堡壘巴爾德堡,法軍的前進受到阻礙。巴爾德堡位於多臘巴爾特亞河谷的左岸,地勢十分險要,控制著進入皮埃蒙特平原的狹窄通道。19日,貝爾蒂埃親自前去偵察,向拿破崙呈上如下報告:“今天我去偵察巴爾德堡,那是一個真正的障礙。它聳立高岩之上,圍有兩道圍牆,裝有兩層炮臺,下層12門,上層5門。通過巴爾德村的道路完全在其控制之下。我們雖能把一些步兵送過去,但必須攻佔此堡壘,才能保證炮兵通過。”前衛部隊開始攻打巴爾德堡,但因地形不利,未能攻下,只好繞道而行。5月21日,法軍攻佔了伊夫里亞鎮,俘獲300名奧軍和14門大炮。然而巴爾德堡的奧軍仍在固守,法軍炮兵無法通過。拿破崙靜等了3天,巴爾德堡仍未投降,他終於按捺不住了,“我等不及了,”他說:“這些蠢才永遠攻不下巴爾德堡,我得自己去。”
23日,拿破崙親自來到一處可以俯瞰巴爾德堡炮臺的高地,匍伏在灌木叢中,仔細觀察炮臺。他以不快的口氣指出進攻部隊的幾個錯誤後,下令在他標明的地點構築一座新炮台,他肯定地說:從那裡發射幾發炮火就可迫使炮臺投降。命令下達完後,他就下山去伊夫里亞鎮宿夜。6月1日,巴爾德堡終於投降。法軍主力終於走出阿爾卑斯山區,皮埃蒙特平原就在眼前。現在拿破崙有三個作戰方案可供選擇:一是主力直逼熱那亞,以解馬塞納之圍。這可以吸引奧軍主力回救,並可能合擊奧軍而取得勝利,也顧全了與部下的關係。但奧軍有可能退守待援,致使戰事拖長,艱苦的大迂回不起應有的作用。二是主力進逼都靈,與杜勞軍會合,尋找機會攻擊奧軍主力。但對解馬塞納之圍無濟於事,且難形成戰略包圍之勢。三是主力直取米蘭與蒙塞部會合,迂回奧軍背後,切斷聯絡線,形成戰略包圍。但局部將受損失,熱那亞的馬塞納部不得不被放棄。拿破崙權衡再三,決定採取最後一種作戰方案。這時,一份急報送到拿破崙手中:敵人仍在圍攻熱那亞, 並不斷加強炮擊,熱那亞危在旦夕。要向該地進軍,則一分鐘也不能浪費。拿破崙將這份急報棄之一旁,隨即分派各部大軍去佔領指定地點;拉納軍團進逼都靈,掩護主力右翼,並奪取波河上的渡河點。繆拉進佔波河南面的皮亞琴察,以切斷奧軍退卻線。主力則直趨米蘭。6月2日,主力未受奧軍抵抗便進佔了米蘭。 奧軍主將梅拉斯於5月底確信拿破崙已率軍橫越阿爾卑斯山。起初他以為拿破崙的預備軍只有六七千人,可當他知道法軍的數目要比他想像的多得多時,而且在他意想之外的地點和方向出現時,甚為驚慌。梅拉斯判斷法主力會南下都靈,便留下奧特部繼續圍攻熱那亞,自己率主力北進都靈。這時拉納軍正好南下,梅拉斯為自己的“正確判斷”慶倖不已,決定停留待敵。不久,傳來急報,說法軍主力已進佔米蘭,梅拉斯這才大呼上當,立刻在亞歷山大里亞集中兵力,準備迎戰法軍。
6月4日,馬塞納軍盼援不至,彈盡糧絕,不得不同奧將奧特談判,以“率守兵全部,不解除武裝”為條件,退出該城。奧特留兵一部據守熱那亞,餘軍向亞歷山大里亞挺進。途中又奉命改向皮亞琴察,以確保波河渡口。
6月7日,拉納和繆拉的部隊分別渡過波河,向亞歷山大里亞前進。6月8日,佔領斯特拉德拉西面的伏赫拉。6月9日,在芒泰貝洛附近,法奧二軍展開了長達9小時的惡戰。拉納擊敗了前去佔領皮亞琴察渡口的奧特軍。同一天,拿破崙離開米蘭。次日,同貝爾蒂埃一起渡過波河,抵達斯特拉德拉。在這裡,組織司令部,調整戰鬥兵力,準備迎接大會戰。這時有個意外消息使拿破崙興奮異常, 那就是德塞將軍從埃及回到了法國。拿破崙命德塞將軍速來義大利前線報到。6月11日上午,德塞將軍趕到斯特拉德拉。拿破崙以最和善的態度接見了他。德塞將軍是位能征慣戰的勇將,1798年在上尼羅河谷戰役中表現極佳。雖然拿破崙對一些戰功卓著的將領有些猜忌之心,怕他們懷有野心與自己分庭抗禮,但德塞將軍從未使他不安,他太瞭解德塞的才能和品格。德塞謙遜沒有架子,既堅定又和平。他只愛榮耀,心中毫無任何野心和追求政治權力的想法。拿破崙當他是最衷心的人,兩人的友情達到熱烈的程度。德塞一來,拿破崙就同他密談了3個小時。第二天便發佈命令通告全軍,德塞擔任布台那一師的師長。當秘書布里昂對此大惑不解時,拿破崙說:“我同他談了很久,自有我的原因。他將常任我的副官。我一回到巴黎就要任他為司法部長。只要我力所能及,我會立他為親王。我發現他的個性很有些古風。”這時的拿破崙對奧軍的真實企圖和確切位置一無所知。他派出軍隊在8公里寬的正面上向亞歷山大里亞方向搜索前行,可一連三天沒有遇上奧軍,拿破崙好生奇怪,難道梅拉斯不準備北渡波河與法軍作戰?他根據各種跡象考慮良久,認為梅拉斯可能是向南撤往熱那亞,因為在熱那亞,奧軍可以得到英國艦隊的支援和補給,還可以繞道摩德納返回曼圖亞要塞。對於一位要避免決戰的將軍來說,撤往熱那亞是最好決策。於是,拿破崙在6月13日中午作出決定:將法軍的預備隊分為兩個部分,其中莫尼爾師和拉波普師繼續留在原地,充當主力的預備隊;德塞師向南搜索,切斷亞歷山大里亞至熱那亞的道路。
13日下午,法軍左翼先頭部隊加爾達師在亞歷山大里亞東南5公里處的馬倫哥附近與奧軍相遇,經過8小時的激烈戰鬥,奧軍支持不住,向亞歷山大里亞退卻。由於天色已晚,敵情不明,法軍停止了前進。拿破崙於天黑之前趕到馬倫哥。這時他還不能最後斷定梅拉斯的真實意圖,他擔心奧軍會隨時向兵力分散的法軍發 動突然進攻。於是,他命令加爾達立即查明馬倫哥西面的博爾米達河上的橋樑情況。沒過多久,偵察兵回來報告說:博爾米達河上只有一座橋樑,而且已被奧軍徹底破壞。這一情報使拿破崙堅定了先前的判斷,認為梅拉斯已經徹底放棄北渡波河決戰的企圖,準備向南撤往熱那亞。因此,不待各軍集中靠近,便下令就地宿營,維克托軍團孤立地駐紮在馬倫哥村。芒泰貝洛戰役後的亞歷山大里亞一片混亂。奧地利參議會見奧軍同其戰線和軍火庫隔絕,陷入拿破崙軍和絮歇軍之間,茫然不知所措。幾經躊躇之後,梅拉斯在11日派出一支強大的分隊對付絮歇,其餘的奧軍繼續以博爾迷達河和亞歷山大里亞城為掩護。後來聽說拿破崙的軍隊正向亞歷山大里亞推進,梅拉斯於12日又召回了那支分隊。13日一整天,奧軍司令部都在考慮對策。經過激烈地討論,梅拉斯決定乘拿破崙兵力未集中突破法軍的封鎖,重開與維也納的交通。這天夜裡,馬倫哥平原上死一般地寂靜,這使拿破崙產生了一個錯覺,以為梅拉斯已經溜之大吉了。於是,他在14 日清晨命擔任預備隊的拉波普師渡過波河,向瓦倫察方向搜索,以阻止奧軍逃竄;同時又派人通知德塞,令他繼續南進,查明奧軍去向。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場醞釀成熟的大戰突然爆發了,拿破崙萬萬沒有想到由於自己的判斷錯誤,差點導致法軍徹底失敗。
6月14日上午9時,駐在亞歷山大里亞的奧軍傾巢出動,像潮水般地湧過了博爾米達河。河上的橋樑不僅沒有破壞,而且又出現了兩座新浮橋。三路奧軍並駕齊驅,銳不可擋,直撲法軍陣地,很快把法軍前衛逼退到馬倫哥。馬倫哥的維克托軍團9000人受到奧軍28000人、100門炮的猛烈攻擊,情況萬分危急。拿破崙從激烈的炮聲中得知奧軍發起了進攻,大吃一驚,他下令維克托死守馬倫哥,同時派克勒曼的重騎兵旅和拉納軍團從左右兩翼赴援馬倫哥。他還急令已經南下的德塞師迅速回援。維克托軍團憑藉博爾米達河支流頑強抗擊著奧軍優勢兵力的猛烈進攻,暫時阻擋住奧軍的前進。拉納的先頭部隊抵達右翼,受到奧特部的攻擊,陷入苦戰。左翼的克勒曼重騎兵旅經過一番激戰,擋住了奧騎兵的攻擊。上午10時,奧軍再次傾全力展開進攻,法軍力不能擋,節節敗退。11時,拿破崙親赴戰場,見情況危急,當即派他的800名禁衛軍前去支援拉納,自己則率半個旅親自參加右翼戰鬥。同時,他還將唯一可供使用的預備隊投入了戰鬥。奧軍主將梅拉斯雖年邁70,但毫不示弱。他親臨戰場,所乘戰馬連續兩匹被炮彈擊斃,仍揮軍猛擊,終於攻下了馬倫哥。法軍四次反擊,一度奪回陣地,但因寡不敵眾,最後忍痛放騎馬倫哥。下午2時,維克托軍團潰散,拉納軍團亦作有秩序撤退,平原上佈滿了法軍的屍體。整個部隊一起混亂,許多人恐慌地呼喊:一切全失敗了。下午3時,梅拉斯認為大局已定,欣喜若狂,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前往維也納報捷,報告奧軍在馬倫哥平原大獲全勝,曾經是戰無不勝的拿破崙已被徹底擊敗,繳獲的戰利品和捉到的俘虜很多,目前尚未計數。梅拉斯因自己年老力衰, 把指揮追擊法軍的權力交給參謀長查赫,自己回亞歷山大里亞休息去了。然而,查赫沒有下令立即追擊,卻讓奧軍整批整批地休息和用飯。酒足飯飽之後,才派出5000軍隊,排著密集隊形,打著軍旗,吹著軍樂,不慌不忙地去追擊潰逃的法軍。面對敗局,拿破崙極為鎮定,他堅信戰鬥遠未結束,如果德塞師能火速返回馬倫哥,法軍仍有獲勝希望。他抱著這種信念,一再強調必須堅持下去,任何人不得繼續後退。潰敗的法軍與奧軍的追擊部隊苦苦地戰鬥著。下午5時,正當法軍接近崩潰的時刻,德塞將軍率領他的部隊趕到了。拿破崙大喜,他在馬背上與貝爾蒂埃、德塞匆匆會商了一番,決定由退卻轉為攻擊。法軍的反擊開始了。德塞帶來的13門炮和原剩的5門炮集中在一起,朝敵人猛烈轟擊。奧軍沒料到潰敗的法軍還有這樣一手,頓時隊形大亂。德塞乘此時機,率領隱蔽在山后的法軍猛撲過去,猶如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奧軍大驚失色,紛紛逃散。德塞將軍,這位有膽有識的猛將沖在最前面,突然一顆子彈飛來,正中德塞的心房,這位勇將當場陣亡。長官之死,激起了法軍的憤怒,法軍衝擊更加猛烈,炮火更加密集,克勒曼將軍的800名重騎兵也勇敢地沖向敵軍的左翼和中央。不到半個小時,奧軍便由一支神氣十足的勝利之師變為狼狽逃竄的烏合之眾,他們有的被霰彈擊中,當場斃命;有的被馬刀砍倒,血肉橫飛;更多的則是成批成批地跪在地上,舉手投降。奧軍這個突然的失敗,馬上導致全線潰退,他們被迫放棄了馬倫哥,繼而湧向博爾米達河,爭相逃命。法軍抓住戰機,一鼓作品,把奧軍趕過河去。直到夜幕降臨,法軍才停止追擊。馬倫哥一戰,法軍反敗為勝,可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法軍傷亡約6000人。拿破崙在這個平生最大的凱旋之一的晚上,愁眉不展,他對德塞將軍的陣亡感到深切地悲痛,他含淚說道:“法國剛剛失去了一位最優秀的衛士,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誰也不理解德塞那可貴的心地和天才的思想。如果今天能擁抱德塞,那該有多好啊!”
6月15日上午,梅拉斯見大勢已去,派出使節向拿破崙求和。儘管梅拉斯認為拿破崙條件苛刻,特別是要交出圍攻了許多日子、半個月前才投降的熱那亞,不免有些心痛,但也毫無辦法。最後,雙方在亞歷山大里亞達成協定:奧軍退到明喬河以東地區,河西地區包括堡壘等一切軍事設施全部讓與法軍。雙方還同意在明喬河以西地區設立一個非軍事地帶以隔開法奧兩國兵力,雙方停止敵對行動直到簽訂和約為止。梅拉斯的殘餘部隊平安地撤到了曼圖亞的後方。梅拉斯的兩個信使先後回到維也納,在剛剛報告了馬倫哥的全勝以後,又送回了慘敗的消息,奧地利王室和維也納人民先是歡天喜地,繼而又垂頭喪氣,演出了一場引起莫大轟動的鬧劇。
6月17日,拿破崙回到米蘭。這次他受到的歡迎比第一次進入該城時更為熱烈,不論他出現在何處,喝彩聲不絕於耳,米蘭人民歡呼拿破崙為自己的大救星,感謝他把米蘭從奧地利人的枷鎖下解放出來。在這裡,拿破崙見到了馬塞納,對他出色的熱那亞保衛戰大加讚譽,並任命他接替自己任意大利方面軍司令。為了慶祝馬倫哥戰役的勝利,米蘭組織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在這次音樂會上,拿破崙被一位女歌手的艷姿迷住了,她就是格拉西尼夫人。數小時後,義大利的征服者決定要進行一次新的行動。第二天清晨,人們看見格拉西尼夫人已在拿破崙的臥室同這位征服者共進早餐了。接著,貝爾蒂埃接到命令,負責照顧格拉西尼夫人,將她護送到巴黎去。
6月24日,拿破崙從米蘭出發,經蒙塞尼大路返回法國。所到之處,萬眾雲集,歡聲震天。沿途每個城鎮的入口處都豎起了凱旋門,每個鄉鎮都派出一批紳士顯貴前來拜謁,頌揚第一執政的豐功偉績。經過里昂時,歡迎的人們達到了狂熱的程度:居民們傾城出動迎候,第一執政走進人海中,歡呼聲此起彼伏,驚天動地。面對這一切,拿破崙很是得意,一路上談鋒甚健。在行經勃艮第時,他對布里昂說:“再來幾次這樣的勝仗,我也許可以留名後世子孫了。”“我在不到兩年內攻佔了開羅、巴黎和米蘭,如果我明天死去,千載之後,我也許能在通史上佔半頁篇幅。”
1800年7月2日凌晨2時,拿破崙一行抵達巴黎。天亮以後,第一執政凱旋歸來的消息傳遍京城,全體市民湧上大街,爭相看一眼法蘭西的救星和義大利的解放者。夜幕降臨時,無論是家有萬貫的富豪,還是一貧如洗的窮人,無不在宅邸內或草房裡張燈結綵,以示慶賀。誰要是對第一執政稍為表示一點冷淡,都會被群眾認為有保王黨的嫌疑。巴黎人民一致認為馬倫哥戰役的勝利不僅是法蘭西共和國對歐洲反法聯盟的勝利,而且也是新政權對保王黨人的勝利。人們對以拿破崙為首的新政權充滿了美好的希望。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napoleon/biography/b1/part_4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