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軍事統帥的拿破崙


第十一章 耶拿戰役(1806)(二)


  107,拿破崙接到了普魯士國王的最後通碟,那是在101發出的,要求所有法軍必須立即從德意志領土撤走。拿破崙無需進一步尋找藉口了。戰爭即從那一天開始,儘管他宣稱第一槍是普軍放的。大軍團開始通過人煙稀少的圖林根山林北進。每人攜帶四天的口糧,而各軍設在維爾茨堡、班貝格和福希海姆的麵包房還為每人準備了十多天的乾糧。拿破崙是從不忽視行政細節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普軍的情況。在腓特烈大帝時代,普軍像拿破崙的軍隊一樣,曾是一位卓越的最高指揮官手中的工具。但他的侄孫,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卻未繼承這樣的領導才能。現在,軍隊的高級指揮由一個軍事會議負責,該軍事會議由資深將領組成,不過,國王還是名義上的統帥。戰場上的指揮則委託給年長的布勞恩斯魏克公爵負責。在他的麾下,有普軍的主力軍團和呂歇爾將軍指揮的一個獨立軍,以及由六十歲的霍恩洛厄親王指揮的一個普魯士、薩克森混編軍團。後者由五個師組成:一個普魯士師,一個薩克森師,其餘三個師則各由二分之一的普軍和二分之一的薩軍組成。這樣的混合建制是很難順利合作的。此外,布勞恩斯魏克和霍恩洛厄在戰略和戰術方面的分歧很大,而他們各自的參謀長沙恩霍斯特和馬森巴赫相互間也不甚投契。


  儘管普軍早在89即已動員,並從容不迫地向邊境進發,但布勞恩斯魏克直到925才向國王提交他的作戰計畫。他的意圖是從艾森納赫向西南方向的富爾達和維爾茨堡推進,以威脅法軍的交通線。但霍恩洛厄反對這一計畫,他希望在薩勒河右岸(即東岸)作戰,進抵薩克森邊界。105,這個問題被提交到魏瑪的一個軍事會議上討論,結果布勞恩斯魏克的計畫被採納,不過作了某些修改。布勞恩斯魏克的軍團當時正集結在艾森納赫、哥達、愛爾福特一線,他擬向西南前進,其左側翼由封鎖圖林根山林出口的霍恩洛厄軍團掩護。因此,由普魯士的路易.菲迪南德親王指揮的霍恩洛厄軍團的前衛部隊遂從耶拿南下至薩爾費爾德,而陶恩齊恩的薩克森師則向耶拿正南偏東 四十五英里 處的霍夫推進。不過,普軍的這些調動是頗費時日的,由於他們尚未採用軍的編制,所以總司令的命令不得不分別傳達到十四個師,而拿破崙的作戰命令只需傳達到六位軍長就行了。


  與普軍的這種優柔寡斷和遲鈍無力相比,拿破崙的六個軍所組成的營方陣卻像壓路機一樣滾滾向前,當然也並非全是輕鬆悠閒的旅行。奧熱羅的第七軍不得不以平均每天 二十四英里 的速度,連續行軍九天,而所有的縱隊在穿過圖林根山林的狹窄通道時都經歷了艱苦的行軍,並把敵軍設在那裡的前哨逐退。第一次衝突發生在霍夫,108,蘇爾特的前衛在這裡與陶恩齊恩的薩克森師遭遇,薩克森師被逐退到北面 二十英里 的施萊茨,在那裡,他們又碰上了貝爾納多特的前衛,結果在前後夾擊之下,薩克森師損失慘重。


  指揮霍恩洛厄軍團前衛的路易.斐迪南親王剛抵達魯道爾施塔特就聽到法軍前進的消息,他南進至薩爾費爾德。1010,他在此與以拉納為前衛的法軍左路縱隊遭遇,結果這支由普軍和薩軍參半的十個步兵營和十個騎兵中隊組成的部隊被徹底擊敗,年輕的路易親王陣亡。


  初戰敗北的消息在布勞恩斯魏克的司令部裡引起極大的驚慌。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因而向維爾茨堡推進,正好把自己的左翼和後部暴露在拿破崙的優勢兵力之下,於是他決定立即退至馬格德堡和易北河谷以掩護其與柏林的交通線。在右翼的布呂歇爾軍奉命退至魏瑪,軍團的大部分兵力定於11日在此集中,同時霍恩洛厄奉命將其兵力集結於耶拿以西的高原上以保護其左翼。但這又是一個大錯誤,因為理應命令霍恩洛厄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薩勒河上的渡口。


  在圖林根山林以北,一片地形起伏的高原緩緩下降伸入易北河谷。這片曠野由於受到易北河的左岸支流薩勒河的橫向沖刷,於是在這塊石灰石高原上(尤其是在耶拿和瑙姆堡之間)造成了一道很深的溝壑,而薩勒河水就是在比高原水平面低幾百英尺的這段溝壑中流過的。路易親王的慘敗和陶恩齊恩部的潰散,使拿破崙的營方陣在整個薩勒河以東地區可以長驅直入了。


  1011,以蘇爾特的第四軍為先導的法軍右路縱隊到達普勞恩;以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為前鋒的中路縱隊進抵奧馬以北;而左路縱隊的拉納第五軍也進入薩爾費爾德。9日晚,蘇爾特送回的情報稱敵軍正從普勞恩向格拉撤退,這一報告使拿破崙誤以為普軍主力正在該地集中,並準備會戰。但此後不久,繆拉報告說,他的騎兵已通過格拉,發現該地未被佔領,薩克森軍似乎已向西經由羅達撤往耶拿。此時,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也到達格拉,而拉納的第五軍則從薩爾費爾德進至諾伊斯塔特,隨後而至的還有奧熱羅的第七軍。拿破崙此時已將各軍成功地集中起來了,但對於敵之部署卻仍一無所知。


  1011午夜,拿破崙在奧馬接到了繆拉的一個報告,使他對敵人的行蹤終於得到一點線索。在格拉以北抓獲的薩軍俘虜供稱:“普魯士國王在愛爾福特,有二十萬人。”這種含糊和言過其實的說法從所截獲的敵方往來信件中得到了部分證實。12日上午4時,拿破崙給兩位軍長去了信。在致拉納的信中,先對他在薩爾費爾德的勝利祝賀了一番,然後他寫道:


所有截獲的信件都表明敵人己暈頭轉向。他們晝夜磋商,不知如何是好。你應看出我軍業己集中而且還封鎖了敵軍通往德累斯頓和柏林的道路。現在要做的就是碰見敵人就打,以求各個擊破正試圖集中的敵人。


  同時,他還給繆拉寫信道:


今天中午以前我將趕到格拉。你從我軍的態勢可以看出,我正在對敵實施徹底包圍。但我必須獲得有關敵人意圖的情報。察茨的郵局也許可以向你提供若干情報。在前進中要大膽進攻所遇之敵。達武元帥正將其所有騎兵直接派往瑙姆堡。有騎兵相助你必將橫掃整個萊比錫平原。


  拿破崙此時是如此自信,以致他寫信給塔列朗說:


這裡的事態發展,每一個步驟,每一件事情都和我兩個月前在巴黎所作的估計毫無二致。我還從未失算過。一切都使我深信普軍絕無倖免的機會。他們的將領完全是一群白痴。


  1013凌晨二時,拿破崙在格拉抽空睡了幾小時,便提筆給約瑟芬寫了一封信:


我的事進展順利,而且與我所希望的一模一樣。……我的身體好極了,自從離開巴黎以來,儘管每天或者騎馬或者乘車要走四十五到 六十英里 ,我的體重反而增加了。我每天八點入睡,午夜起床。


  拿破崙的意圖是以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軍進逼耶拿,渡過薩勒河,在16日進攻普軍主力,他認為敵主力就集中在魏瑪和愛爾福特之間。與此同時,繆拉的騎兵、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和達武的第三軍則應奪取薩勒河在多恩堡和柯森(位於瑙姆堡以西)的渡口,以切斷敵軍向萊比錫或易北河谷的退路。上午七時,他寫信給第五軍的拉納,此時拉納的前衛已逼近耶拿,信中說:


今天下午1點,我將抵達耶拿,途中將經過小鎮羅達。屆時,你務必讓我瞭解你自己以及敵軍行動的消息。我今天尚未向全軍下達任何行動命令,我想讓部隊獲得少許休息並儘量收攏。內伊元帥今天要進抵羅達,因此,他與你的距離大約在 七英里 以內。如果敵軍向你進攻,你應立即向我報告。


  此後,拿破崙接到了達武在頭一天晚上發出的一份重要的情況彙報,說他已佔領了瑙姆堡,從戰俘和逃兵的供詞中確知普魯士國王已於11日到達魏瑪,其兵力集中在愛爾福特和魏瑪之間,瑙姆堡和萊比錫之間沒有敵軍。這個報告使拿破崙進一步確信普軍已全部就範,他決定立即實施包圍行動,以其右翼切斷敵軍通往易北河的退路。上午9時,他口述了一封給繆拉的信:


真相終於大白,敵軍已開始向馬格德堡退卻。請儘快與貝爾納多特軍一起向耶拿和瑙姆堡之間的一個大村莊多恩堡運動。特別要帶上你的龍騎兵和騎兵。……我想敵軍或許會試圖向在耶拿的拉納元帥進攻,不然就會退卻。如果他們進攻拉納,你們就可以從多恩堡予以支援。


  他的意圖向繆拉是解釋得非常清楚的,但遺撼的是對第一軍的貝爾納多特就解釋得不那麼清楚,而後者在這次包圍行動中充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13日下午3時,拿破崙在離耶拿不到四英里的地方,收到了拉納的一個報告,說他已佔領了該鎮並把一支約一萬二千人的敵軍逐往魏瑪方向,另有一支三萬人的敵軍駐紮在耶拿以西三英里靠近魏瑪的大路上。一小時後,拿破崙本人趕到耶拿並在該鎮西北一英里半處的蘭德格拉芬山與拉納會合,他從那裡偵察了敵軍前哨所據守的陣地,那是一條叫做“德恩貝格”的長嶺,朝北有一英里長,位於克羅斯維茨村和魯茨羅達之間。事實上,這個陣地僅有霍恩洛厄的前衛即陶恩齊恩的薩克森師在據守,該師在霍夫和施萊茨曾二次遭受法軍的痛擊。然而,拿破崙卻以為敵軍可能於次日向他進攻。由於其他各軍尚未到達耶拿,而且還必須在夜間從那裡過橋,所以,他立即把近衛軍派去支援拉納。


  拿破崙在蘭德格拉芬山他的臨時宿營地抽空睡了幾小時後,就在1014清晨口授了下述作戰命令:


奧熱羅元帥(第七軍)指揮左翼,他應將其先頭師成縱隊置於靠近魏瑪的大路上,加贊將軍已將在高原的炮兵陣地儘量前置,他在高原左段也應保持足夠的兵力,與其縱隊的先頭部隊平齊。此外,他還應沿著整個敵軍戰線在高地下來的各個路口佈置散兵。一俟加贊將軍前進,他就應將其全軍在高原上展開,並相機前進,以構成整個軍團的左翼。


拉納元帥(第五軍)應在黎明前將其全部炮兵部署在其過夜的地方,構成火力線。


近衛炮兵應部署在嶺上,近衛步兵則應置於高原的後面,排成五列橫隊,第一列橫隊由輕步兵組成,據守山頂。


位於我們右側的村莊(克羅斯維茨)應以絮歇將軍的全部師屬炮兵進行轟擊,然後立即攻佔之。


將由朕親自發信號,所有人員都應在拂曉時準備就緒。


內伊元帥(第六軍)在黎明時應在高原的邊沿就位,以作好準備,一旦該村被攻克則立即攀登高原向拉納元帥的右方前進,然後從那裡展開兵力。


蘇爾特元帥(第四軍)應從右方己偵察過的那條小徑展開,並繼續留在該地附近構成右翼。


各元帥所部戰鬥序列均應成兩列橫隊,輕步兵橫隊不計在內,橫隊之間的距離不超過 二百碼 。


各軍的輕騎兵應置於最適當的位置,以便各軍軍長可以相互使用。


重騎兵一到達就應進入高原上的陣地,並在近衛軍之後充作預備隊,視情使用。


今天,當務之急是在平地上展開,以後我們再根據敵人的運動和兵力作進一步的部署以便將敵人從他們目前所佔領而對於我方展開又十分必要的陣地驅逐出去。


  這道命令很有意思,它是拿破崙在半夜時借助於蘭德格拉芬山上的營火口授的。由於大軍團進展神速,一時未能弄到該地區的大型地圖,所以這道命令既沒有提供地圖參照,又沒有具體的地名,命令中所提到的地形特徵---“高原”,“我們右側的村莊” ---都是拿破崙在天黑之前觀察敵軍陣地時匆匆記下的,當時已來不及仔細偵察並確定敵軍的翼側。這不是供拂曉時發動總攻用的作戰命令,其意圖僅僅在於發動營方陣展開初步行動,以逐退敵軍前哨,進而在魏瑪前方的平原上獲得迴旋的餘地,這位皇帝想在那裡包圍全部普軍。不過,拿破崙所處的位置的確是相當危險的。13日至14日的夜間,他在雄踞耶拿城北的那個高原的狹窄邊緣上集結了四個軍外加騎兵軍和近衛軍,總共八萬多人。


  另一個有趣之點是對於繆拉騎兵軍的使用,拿破崙現已改變了主意。他原來打算派繆拉指揮其右翼的迂回作戰,這樣繆拉將負責協調貝爾納多特(第一軍)和達武(第三軍)以及他自己的騎兵軍之間的行動。也許是拿破崙對於繆拉在烏爾姆包圍戰中貽誤戰機一事還耿耿於懷,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現在他已把繆拉的騎兵軍調到了薩勒河左岸,以便下一步用於追擊潰敗的普軍,而讓貝爾納多特和達武獨立行動,結果如我們在下文中將要看到的那樣,貝爾納多特軍未能參加即將來臨的會戰。


  1013夜間至14日凌晨,大霧籠罩著薩勒河谷及其以西的高原。對於法軍而言,這真是幸運之至。因為內伊、蘇爾特和奧熱羅通宵都在沿狹窄、蜿蜒的小道從耶拿奮力往高原上調動兵力。在把大炮拉上山頂的過程中,他們歷盡艱險,拿破崙本人午夜時親臨現場進行監督。


  拂曉時,拉納的第五軍和跟在他後面的近衛軍(這是當時在高原上進入陣地的唯一法軍)向前推進,清除了克羅維茨和魯茨羅達兩村中的薩克森部隊。霍恩洛厄於是將其餘部和呂歇爾軍從卡皮侖多夫調了上來,在高原上集結了約四萬七千人。他依靠這些兵力攻佔了依塞爾斯塔特和維爾柴恩、海雷根之間的另一道山脊,激戰隨即爆發。上午9時,內伊率第六軍趕到,此時曉霧已經消散。內伊本來奉命在拉納(第五軍)的右側展開,但當他發現拉納的左側空虛時,他便像往常一樣不顧一切地迅速沖到那裡,一舉攻佔了維爾柴恩、海雷根這個關鍵性的村落。至此,會戰全面展開。蘇爾特(第四軍)在右翼展開,奧熱羅(第七軍)在左翼展開,法軍從普軍戰線的兩端同時進行包抄。拿破崙現已集中了七萬五千人對付霍恩洛厄的四萬七千人,並親自指揮作戰。普軍作戰雖然頑強,但動作遲緩僵硬,法軍步兵在機動性和主動性方面都遠勝普軍一籌。法軍炮兵的運用也較普軍有效,與步兵的協同也較普軍密切。到下午時間過去一半時,普軍已潰不成軍,繆拉的騎兵於是跟蹤追擊,直撲魏瑪和愛爾福特。拿破崙以為他已擊敗了整個普軍,但他錯了,他只不過粉碎了擔任布勞恩斯魏克軍團側衛的霍恩洛厄部而已。


  由於普軍在薩爾費爾德和施萊茨受挫,現在又受到法軍右翼向格拉和瑙姆堡迂回前進的威脅,普魯士國王和布勞恩斯魏克公爵決定經梅澤堡和哈雷退回交通線。到1013夜,其主力從愛爾福特和魏瑪向東北行軍到達耶拿以北 十四英里 的埃卡茨貝加。從埃卡茨貝加通向東北的一條主要幹道在柯森隘路處跨越薩勒河後再通往瑙姆堡。1014清晨,普軍繼續通過埃卡茨貝加和奧爾施泰特向瑙姆堡撤退。其前衛由施米圖師和布呂歇爾的騎兵師組成。當曉霧升起時,普軍前衛在奧爾施泰特東北四英里的哈森豪森村附近撞上了一支法軍縱隊的先頭部隊,隨即爆發一場激戰。原來,他們碰上了達武(第三軍)的前衛。現在有必要追述一下組成法軍右翼的兩個軍在過去兩天內的行蹤。


  1012傍晚,達武(第三軍)遵命到達瑙姆堡,在那裡,他的輕騎兵師俘獲了普軍架橋用的十二艘平底船及其運輸船。次日,達武在瑙姆堡與貝爾納多特(第一軍)會合。拿破崙的意圖是這兩個軍應越過薩勒河(第三軍利用位於柯森的橋樑,第一軍利用位於多恩堡的橋樑),然後向阿波爾達進軍,在那裡切斷普軍的退路。遺撼的是,在貝爾蒂埃下達的命令中未將此意圖向兩位軍長作確鑿無誤的說明。


  1014凌晨3時,達武(第三軍)在瑙姆堡接到貝爾蒂埃於頭天晚上10時,從蘭德格拉芬山拿破崙宿營地發出來的命令。該命令通知達武,皇帝已經探明普軍位於耶拿和魏瑪之間的高原上,擬於14日向普軍發起進攻。第三軍應從瑙姆堡向阿波爾運動並包圍敵軍左翼。這道命令接著說:


如果貝爾納多特元帥還與你在一起,你們可以一道行動,但皇上希望他已到達指定位置多恩堡。


  貝爾蒂埃忽略了單獨給貝爾納多特下一道命令。達武一接到貝爾蒂埃的命令便立即帶著它去見貝爾納多特,在請貝爾納多特過目後,達武建議兩軍一同向阿波爾達進發,同時表示第三軍願接受貝爾納多特指揮。但貝爾納多特拒絕了這個建議,聲稱他先前只奉命向多恩堡進軍,他仍執行以前的命令。這樣,他就堵塞了繆拉三個騎兵師的道路。


  根據貝爾蒂埃的命令,達武於1014拂曉前從瑙姆堡出發。其先頭師(古丁師)於上午6時,在狹窄的柯森隘路未遇抵抗即順利地渡過薩勒河,兩小時後抵達哈森豪森。當時大霧彌漫,布勞恩斯魏克軍團正在北撤,普軍先頭部隊施米圖師與達武軍的先頭部隊古丁師在此遭遇。施米圖師得到了布呂歇爾騎兵師的支援,後者向法軍縱隊衝鋒,而法軍縱隊則組成方陣自衛,達武趕緊將後面的兩個師調了上來,部署在哈森豪森和奧爾施泰特之間,戰鬥遂全面展開。在這關鍵時刻,布勞恩斯魏克公爵趕到了。他立即派沃騰斯勒本和奧林奇親王兩個師增援施米圖和布呂歇爾,這樣普軍便以其主力與達武一個軍會戰。然而,這位公爵卻頭部中彈倒下,施米圖也同時陣亡。普王到達後指揮衝鋒,但普軍陣腳已亂。達武把火炮架在松納貝格山山脊上對著奧爾施泰特谷地縱射,普軍增援縱隊像刈草一樣紛紛倒下。於是,普王下令退往魏瑪,但這樣做反而增加了混亂,因為其撤退的隊伍碰上了從耶拿戰場敗下陣來的幾千名逃兵,他們正遭到繆拉騎兵的追殺。法軍一直追擊到很晚才收兵。


  耶拿和奧爾施泰特的兩次大捷使普魯士陸軍作為一個戰鬥實體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但拿破崙的這次成功卻不像在奧斯特里茨時那樣是靠高明的戰術機動贏得的。他在敵軍近在咫尺的情況下,冒險讓四個軍及其近衛軍擁擠不堪地從狹窄的耶拿隘道通過是很不合理的。如果敵人機警而又有膽量的話,拉納軍或許已經被殲了,其他各軍也有可能被各個擊破。由於在蘭德格拉芬山上,拿破崙自以為與其對陣的是普軍的全部兵力,因此他對部隊這種調度就格外危險。他以七萬五千之眾的有生力量擊敗霍恩洛厄分批投入的四萬七千人的兵力也並非什麼驚人之舉。比較而言,達武在奧爾施泰特所取得的成就倒是值得讚嘆的,他僅以二萬六千人擊潰了四萬五千普軍,這才是一場硬仗。在這場戰鬥中,法軍死亡七千人,其中僅古丁師就損失了三千六百三十人,占其全部兵力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公平地說,拿破崙在耶拿戰役中的成功主要是由於普軍指揮官的無能。首先在戰略上,普軍將左翼和後方交通線都暴露在薩勒河谷和薩克森邊境之間拿破崙所實施的迂回行動之下;其次在戰術上,他們忽略了扼守薩勒河在耶拿和瑙姆堡之間的各個渡口。試想如果普軍拼死抵抗,拿破崙是很難使其營方陣渡過水深流急的薩勒河的,而且如果普軍奪取並守住了柯森溢路的話,那麼達武也幾乎不可能到達奧爾施泰待。


  這兩次大捷的戰利品是非常可觀的,法軍俘獲普軍二萬五千人,野炮二百門,軍旗六十面。此後,普軍方面便幾乎沒有什麼抵抗,而拿破崙終於在開戰三週之後耀武楊威地進入了柏林。途中,他在波茨坦逗留了三天,從逍遙宮拿走了弗雷德里克大帝的寶劍和軍功章,並將它作為戰利品送給了巴黎殘廢軍人院。


  1014的會戰中,唯一未贏得榮譽的法軍將領是第一軍軍長蓬特.科沃親王貝爾納多特元帥。他在此次戰役中的表現受到了拿破崙的嚴厲譴責。他在拒絕達武關於從瑙姆堡一道向阿波爾達行軍的建議之後(該建議顯然是皇帝的旨意),頑固地堅持前往先前指定的地點多恩堡。儘管那一整天他都可以聽到從耶拿和奧爾施泰特兩個方向傳來的槍炮聲,他又正處於兩個戰場之間,到兩地的距離都只有七英里,但他卻消極地在那裡坐等,一直到下午4時戰鬥結束。若干年後,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曾對此事有所披露:


貝爾納多特在耶拿的行為如此乖張,以致朕簽署了逮捕令要把他送交軍法審判。如果果真如此。他肯定會被判刑,因此軍隊的義憤極大。僅出於對蓬特.科 沃親王 夫人的考慮,朕才在把逮捕令交給貝爾蒂埃元帥前的一刹那,把它撕掉了。


  在拿破崙遇見約瑟芬之前,貝爾納多特的妻子德西里.克拉里曾是他的未婚妻,她也是他哥哥約瑟夫的小姨。拿破崙訓斥其姨夫在戰場上的行為,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他不止一次地寬宥貝爾納多特,與其說是為親 王 夫人著想,倒不如說是不願敗壞任何皇族成員的名聲。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napoleon/biography/b2/part_1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