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經典戰役


萊比錫戰役(四) 第六次反法聯盟的建立


Battle of Leipzig 1813.10.1619


  在拿破崙進行戰爭準備的同時,沙皇也在緊張地忙碌。一八一二年十二月底,當俄軍到達涅曼河邊的時候,俄國上層分為了主戰派和主和派。以總司令庫圖佐夫為首的主和派認為,戰爭對俄國來說已經結束,因為在長達兩個月的連續追擊中,俄軍已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兵力,其中炮兵的損失更為嚴重,如果深入拿破崙的勢力範圍,繼續作戰將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且,用俄國人的鮮血去解救普魯士等國家,對於俄國是不合算的。在沙皇亞歷山大支持下的主戰派則認為,必須乘勝追擊,徹底打敗科西嘉的這個“無賴漢”。最後,主戰派的意見占了上風。


  與此同時,普魯士人也活躍起來了。拿破崙在征俄戰爭中的失敗,推動著普魯士民族解放運動的急劇發展。恩格斯說過:“普魯士全國人民都挺身而起,迫使懦弱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去同拿破崙作戰。”拿破崙率領法國大軍打碎了歐洲的奴隸制枷鎖,但他們不僅充當了解放者,而且也是奴役者,是有著雙重身份的。普魯士國王懂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參加並設法領導這一民族解放運動,那麼,其君主制度就可能被推翻,更何況大兵壓境的俄軍也不會放過他。當然,這位國王還想要趁此機會報一報耶拿會戰之仇。由於這種原因,普魯士與俄國於 一八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締結了卡利什條約,結成聯盟。 三月十七日 ,普魯士正式對法國宣戰。腓特烈.威廉三世發表了全民動員令,號召人民群眾起來推翻法國征服者。耶拿會戰以後,普魯士廢除了農奴制,陸軍也仿效法軍進行了改革,這就為全面動員人民和激勵士氣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一八一三年三月三日,英國以補貼一百萬英鎊的軍費和補償一定的領土為條件,誘使瑞典王儲,即原拿破崙的元帥貝爾納多特參加反法聯盟,促他出兵三萬從北面牽制法軍的行動。這樣,在英國的積極撮合下,第六次反法聯盟終於組織起來了。參加這次聯盟的,有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


  當時,奧地利並沒有參加第六次反法聯盟。它的首相梅特涅正在苦心籌謀,等待著更加有利的時機。然而,奧地利並沒有徘徊觀望,也在積極備戰。梅特涅曾經周旋於法、英,普、俄之間,希望達成一個全面和約,以便自己從中漁利。他不願拿破崙再次勝利,也怕普魯士和俄國取勝,怕它們取勝後會威脅自己的安全,同時,更怕普魯士人民爭取解放和改革的浪潮,怕這股浪潮會危及奧地利封建制度的生存。梅特涅希望促使法國作出讓步,退回到呂內維爾條約規定的疆界,從而恢復西歐的勢力均衡。拿破崙看透了梅特涅的用心,但也心裡明白,現在決不是鬧翻的時候,要把“這個號牌放在箱子裡,只有等到在易北河與維斯瓦河取得重大勝利以後,才從箱子裡取出來。”就是說,要到那個時候再找奧地利算賬。拿破崙對奧地利特使說過,如果他簽訂屈辱的和約,那就等於倒臺,因為他是個新興的人物,對公眾輿論必須多加注意,需要公眾輿論的支援。拿破崙根據他多年來同反法聯盟較量的經驗認為,陳舊的,拼湊起來的反法聯盟這部機器,即使不斷得到英國補助金的潤滑,其生了鏽的齒輪也只能吱吱咯咯地勉強轉動,負荷稍重一些就會出現故障。在馬倫哥、奧斯特利茨、耶拿和弗里德蘭發生的事例,足以說明這一點。沙皇亞歷山大和普王威廉三世對於拿破崙拒絕簽訂和約的回答,則是“用戰爭來解決”。


  一八一三年春末,俄軍越出國境的兵力,增加到了十一萬人,普魯士在動員以後,兵力也達到約八萬人。面對人心浮動的歐洲,拿破崙決心趕在俄普兩國軍隊進一步增長之前對它們施以決定性的打擊。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