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經典戰役


萊比錫戰役(五) 雙方的作戰計劃


Battle of Leipzig 1813.10.1619


  一八一三年四月十五日拿破崙離開巴黎,前往美因軍團。 四月十七日 到達美因軍團的重要補給基地美因茲。他在這裡停留了一個星期,實地調查和進一步解決了大軍面臨的各種問題。他發現的主要問題是,後勤補給情況一團槽。為此,他立即給其財政大臣寫信,說:“我們的財務組織糟不可言。我必須浪費幾個鐘點的時間去整理一堆爛賬,和小職員們一起工作。我早已告訴你了,美因軍團與易北軍團是完全分開的,必須各有各的財務官。你只要看一眼地圖就會知道,在馬格德堡的財務官,根本管不了美因茲方面的事情。我們在這裡並不缺少金錢,但是缺少良好的組織。”就在大量處理這類事務的同時,他還分別找了剛剛提拔為軍長的幾個人,同他們作了長時間的談話,說明自己的作戰原則和統馭軍隊的一般要領,使他們在作戰中能夠迅速準確地理解他的意圖,執行他的命令。


  拿破崙離開巴黎前往美因茲之前,曾命令歐仁指揮易北軍團溯易北河北上,以便向美因軍團靠近。 四月二十五日 ,拿破崙到達埃爾富特,這是美因軍團的集中地點。當時,除貝唐德指揮的第四軍外,其餘各軍都已在此集中。在此稍後,易北軍團也到達了哈勒以南地區。


  聯軍方面,庫圖佐夫於 四月二十八日 在本次勞病逝,俄軍元帥維特根施坦繼任總司令。此時,聯軍主力為步兵六萬四千人,騎兵二萬四千人,火炮五百五十二門,已經前進到萊比錫東南的次維考至阿爾滕堡地區。其中,俄軍為五萬五千人,普軍為三萬三千人。普軍是由著名的布呂歇爾將軍指揮的。在易北河以東,即俄普聯軍的後方,法軍仍然堅守著但澤(今格但斯克)、庫斯特林和什切青等要塞。 四月三十日 ,美因軍團和易北軍團會師了。這時法軍開上前線的兵力約為十五萬人,火炮三百七十餘門。但是,其中的騎兵僅有七千五百人。法軍在步兵數量上佔有優勢,炮兵數量劣于聯軍,而騎兵僅為聯軍的三分之一。


  對於這次作戰,拿破崙早在三月中旬就作了兩種設想。他的第一個方案是:以一部兵力渡過薩勒河,直趨德累斯頓,牽制住聯軍的兵力,保護主力軍團右翼的安全,同時,以主力渡過易北河,繞過柏林,直接指向俄軍後方的什切青和但澤地區,解救被圍的法軍,從而威脅俄軍的後方交通線,打亂聯軍的部署,奪取戰場的主動權。這個計劃充分體現了拿破崙長於實施機動,大膽迂回包圍的作戰原則,能夠把戰爭一下子引到普魯士的心臟地區,而且直接威脅柏林的安全,可以打亂普魯士的戰爭動員計劃。如果實現這個計劃,真正從北面威脅俄軍與其本土相通的交通線,那麼,就有可能把俄普聯軍調動起來,使他們遠離法國的潛在敵國奧地利,並使它不敢貿然亂動。要是執行順利,還有可能在調動敵人過程中,獲得再打一次耶拿式會戰的機會,從而徹底粉碎第六次反法聯盟。


  拿破崙的第二個方案,實際上是第一方案的修正案,只是把其中的戰役目標縮小了。他設想,如果實行第一方案有困難,那麼,就以兩個軍團分路並進,直接指向萊比錫,從南北兩翼包圍敵軍,爾後,再向德累斯頓發展進攻。這樣,可以迫使敵軍在兩條道路之中作出選擇;要麼在萊比錫附近與法軍決戰,要麼就退到易北河以東去。假如聯軍接受會戰,進攻歐仁指揮的易北軍團的左翼,那麼,拿破崙就可直接指揮美因軍團打擊敵軍的左翼。反之,假如聯軍直接向美因軍團進攻,那麼,易北軍團便可打擊它的右翼。


  執行第一方案,須要遠距離行軍,必須橫跨普魯士的國土,並且要有相當的兵力來保障右翼的安全。然而,就當時當地來說,普魯士正在實行全國總動員,決心抗擊法軍。拿破崙深深感到,要用現有不足二十萬人的兵力去深入敵國縱深作戰,是有很大風險的。因此,他決定放棄第一方案。


  至於聯軍的作戰計劃,那是直到 四月二十九日 才最後確定下來的。聯軍判明,拿破崙的第一個打擊目標將是萊比錫,於是決定暫取守勢,停駐現地不動,等待拿破崙首先發動進攻,而當法軍渡過薩勒河、兵力尚未全部展開之際,立即從南向北打擊法軍右翼。當時,聯軍還採取了對付拿破崙的一個新辦法,那就是專門攻擊拿破崙的元帥們所指揮的部隊,當拿破崙趕來時就撤退,這樣與法軍在戰場上捉迷藏。這個辦法是根據莫羅和貝爾納多特的建議制定的。拿破崙的前元帥貝爾納多特這時投靠了聯軍,作為瑞典王儲領兵對法作戰。他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將軍莫羅請了回來,讓莫羅擔任沙皇的首席軍事顧問。莫羅因為和拿破崙意見不和,於一八零四年被拿破崙驅逐出法國,以後流亡在美國,因而也樂意參與反對拿破崙的戰爭。


  聯軍的新戰法可算是抓住了法軍致命的弱點,切中弊端。原來,拿破崙的指揮特點是高度集中。他把大權抓在自己手中,很少給元帥們自主作出決定的權利。他選擇將帥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服從,要求他們像鐘錶那樣準確地執行自己的命令。因此,在他的元帥當中,除了蘇爾特和達烏、馬塞納等少數幾個將才之外,其餘大都缺乏獨立作戰的能力,很難擔負獨當一面的重任。然而,隨著雙方交戰兵力的增加和戰場範圍的擴大,這一弊病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了。所以,聯軍的決策,對於一八一三年的戰局有著重大的意義。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12212013 的頭像
    Bill12212013

    Bill12212013的部落格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