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軍隊編制


拿破崙時代軍隊編組情況


(一)陸軍編組和步、騎、炮兵情況


  拿破崙時代歐洲軍隊以營為基本的戰術單位。每營六至八連,約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營為一團;二團為一旅;二旅為一師。師為戰略單位,含有諸兵種合成性質,配步兵八至十營(人數為五千至九千五百),炮兵二連(十二門炮)。1800年時,拿破崙以軍團為戰略單位,含步兵二至三師,輕騎兵一師(三至四團),炮三十六至四十門。


  主要的兵種為步兵、騎兵、炮兵。


  步兵在習慣上有輕、重步兵之分。在各個國家裡,由於人員的身高、體力和氣質不同,以及馬匹的特長不同,由重步兵和重騎兵中區分出輕步兵和輕騎兵。這種區分是必要的,在基本任務上稍有不同。重步兵用以進行大規模的堅決的攻擊和成密集隊形作戰;輕步兵適於散兵戰,進行機動,擔任警戒和前衛等。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前膛槍和一部分來福槍。主要是燧發槍,後來改進為擊發槍1。命中精度差,裝彈困難,又慢,影響射擊速度,每分鐘約射五發。其對單兵的有效射程為百米,對集團目標在 二百米 內有效,在 三百五 十米 外則不易命中。步兵已普遍採用刺刀,長矛在十八世紀前期已廢止。步兵裝填彈藥慢,前進速度也不能快,往往來用“鵝步”2。後裝槍是以後發明的,直到1838年為止,法軍都沒有使用過後裝步槍。拿破崙有一次在德意志步兵營中觀看燧發槍時曾感慨地說:“這的確是能發到兵士手中的最倒楣的武器了。”


  一個團編三營時,第一、二營為基幹營,第三營為後備營。如第三營迅速參戰,則由各營抽調一部臨時編組第四營為後備。


  當時有近衛軍建制,被稱為軍隊精華。這是挑選身軀最高大、最魁梧的入組成的,但往往徒有其名,在俄國和英國就是如此。法國拿破崙的近衛軍則不以身材為標準,而是選拔骨幹組成,確實為精華,不過,因為吸收了軍隊中的優秀分子而削弱了軍隊的其他部分。法國除了皇家近衛軍外,在各部隊營中還有類似的精銳部隊,如擲彈兵連、輕騎兵連等。這也使營的戰術動作複雜化。其他各國也有類似情況。


  騎兵也有重騎兵和輕騎兵之別。在整個中世紀,騎兵是一切軍隊中的主要兵種。“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時期,軍隊中一般都有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的人員是騎兵。十八世紀中葉的“七年戰爭”(17561763年)和“拿破崙戰爭”時期,騎兵仍佔有重要地位。


  重騎兵主要是指胸甲騎兵。騎手有胸甲,很重,法國胸甲重 二十 二磅 。重騎兵前身為埃及、波斯、希臘、羅馬的重裝騎士,中世紀的騎憲兵。重騎兵在實戰中運動笨拙,戰鬥力不強,胸甲也不能抵禦近距離(一百至 一百五 十米 )射來的槍彈,所以歐洲軍隊一度廢棄之。後來拿破崙迷戀帝制的傳統威儀,在法國恢復胸甲騎兵。不久,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仿效了。


  龍騎兵是一種步騎兩用、介於輕重之間的騎兵。有些國家編入重騎兵,有些國家則納入輕騎兵。因其軍旗上繪有龍形圖案,故稱龍騎兵。輕龍騎兵還可以徒步作戰。


  輕騎兵則有槍騎兵、馬槍兵、驃騎兵、獵騎兵等區別。槍騎兵使用長矛、馬刀,後裝備手槍、馬槍;有的配鎧甲,編入重騎兵。馬槍兵裝備最好的武器,配有馬槍,是精銳。驃騎兵較輕捷,最早出現於匈牙利和波蘭,由貴族組成,以後遍行於歐洲軍隊。獵騎兵出現於十八世紀下半期,由守林人、獵人、山民中選拔人員組成,長於散開隊形作戰,以及擔任警戒、偵察、追擊等。


  恩格斯認為:騎兵的這種區分是“令人吃驚的蠢事”。將輕裝和重裝馬匹的差別,作為劃分各類騎兵——胸甲騎兵、龍騎兵、槍騎兵、馬槍兵、驃騎兵、獵騎兵——的依據,意義不大,而且過於複雜。同時,由於講排場重形式,胸甲騎兵、龍騎兵、槍騎兵的實戰作用都不大。


  騎兵的基本作戰單位是連,通常配馬一百四十匹。三至四連為一騎兵團,團以上有騎兵師和騎兵軍團,所轄團的數目不很固定。拿破崙在步兵師中,也編入一定數量的輕騎兵。


  拿破崙時代的炮兵,有飛躍的發展,正式成為兵種。


  火炮在十四世紀時已出現。十五世紀時,戰場上已出現炮兵,但往往為軍隊所雇用而不列為軍人。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炮兵在大部分國家列為軍隊正式編隊,但仍未成為獨立的兵種。菲特烈大帝雖然意識到炮兵的作用,認為炮兵應有迅速運動的必要,使用了馬拖的野戰炮,但是,他始終不承認炮兵是一個“兵種”,而看作是個輔助部隊地位應次於步兵和騎兵。法國軍事理論家吉貝特伯爵也有類似的看法。


  火炮在技術上的進步和改革,顯示了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因而日益受到重視。火藥性能改善,伽利略和牛頓等的科學研究成就,使炮兵學理論漸趨完善。炮架、炮身、炮彈的改進,使普魯士出現“騾馬炮隊”,炮可以隨著騾馬翻山越嶺,有了一定的機動性。在1759年又建立了騎炮兵,支援騎兵作戰,為各國採用。法國十分重視炮兵學理論的研究。被稱為法國“炮兵之父”的瓊.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爾於1776年任法國炮兵總監時,改革了炮兵,發展了較完整的炮兵系統,其中包括專門訓練的炮兵部隊和學校,用於野戰、攻城、海防和要塞守備的專用炮兵武器;並且改進了炮架、炮結構和編制,採用標準型制,炮架零件可以互用,重炮可以分解,各種運炮工具只需七種車輪和三種車軸就夠了。因此,輕型炮(四、 六磅 核彈炮和 六英寸 追擊炮)普遍裝備陸軍,要塞炮採用迴旋式輪子,可在半圓形的軌道上滑動,調整方向,並且開始以炮的口徑而不以彈丸重量來計算火炮的大小。拿破崙在這個基礎上,又改進和發展了法國炮兵,使之進一步標準化和輕便靈活,並增強運動性,編制也更為合理。拿破崙第一次使炮兵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


  英國炮兵一直落後於其他國家。炮車用單馬縱列挽曳,馭手持長鞭隨車步行。馬和馭手都是雇來的,也沒建立騎炮兵。直到1800年改革炮兵,才和各國採取相同的措施。


  軍隊人數和擁有炮數的比例,各國並不一樣。拿破崙認為每千人有二門炮就可以了,這一比例後來成了常規。此外,每門炮攜彈量約為二百發,其中四分之一左右為霰彈。徒步炮兵連一般配炮八門,騎炮連配六門。


  火炮的種類、性能、口徑甚多,詳見附表。


  隨著火炮的改進,築城學也有了變革。法國工程師佛邦改良了土耳其和荷蘭軍隊的築城方法。石建的、高聳的城牆構成的“俯瞰式”堡壘,不再能有效地抵住炮火,它們被“削平的”或稱為“佛邦式”的堡壘所替代。義大利人又有新型的“圍廓”,後來又有改進,這種堡壘流行到十九世紀初。其主要特徵是外形通常為一正多角形,從每個角上伸出一個堡壘,故又稱“多面堡”,以便能夠有效地交叉火力。還有一層低厚的石建的胸牆,外面有一條寬闊的壕溝,上面被一條傾斜的外堤掩蔽,並蓋上厚厚一層泥土,炮彈打在上面,力量也減弱了。


(二)海軍的發展


  海軍方面的情況這時也有一定的發展。


  歐洲國家由於殖民海外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海上武裝力量一直比較發達。西班牙和英國海軍都盛極一時,此時尤以英國為最,稱霸海上。


  英國戰艦有備炮百門、九十八門的三層甲板船,還有四層甲板的戰艦。1803年時,英國擁有第一線戰艦三十艘,支援的有八十六艘“五十門炮船”和巡洋艦,加上預備艦隊等,共有七十七艘戰艦和四十九艘“五十門炮船”,巡洋艦若干艘。1808年時,總噸位為八十萬噸。1814年時,共有戰艦二百四十艘、巡洋艦三百十七艘和其他艇船六百十一艘。


  法國在1803年時,擁有戰鬥艦二十三艘、巡洋艦二十五艘、中型巡洋艦十七艘,還有艦船一百六十七艘,正在建造的戰艦有四十五艘。按照法國計劃,準備建立聯合艦隊對付英國,預計法國擁有戰艦一百三十艘,西班牙六十艘,荷蘭二十艘,熱那亞十五艘。實際上,連年征戰,計劃並未完成,到1815年時,法國有戰艦一百零三艘、巡洋艦五十五艘。這些戰艦中,有載一百三十一門火炮的四層甲板和載一百十二門、一百門、八十門、七十四門(為數較多)、六十四門炮的三層甲板等各種型號。


  艦船多為木結構,使用風帆。艦炮主要為卡倫炮(系1779年發明,最初由蘇格蘭卡倫鐵業公司製造,因以為名)。這是一種短炮身、大口徑炮,在近距離發射球形實心彈,可對敵艦木質部分造成嚴重破壞。這時美國人富爾敦已開始研究、試製蒸汽艦船,但未到實用階段。


  從海軍力量講,英國占壓倒優勢;從艦船結構講,法國和西班牙超過英國,軍艦較大,外形也較美觀。



1)燧發槍是以彈簧作用使燧石打擊出火花,引燃火藥,推出彈丸。1805年起採用擊錘起爆藥雷汞,引燃火藥。


2前膛槍使用鐵探條裝填彈丸,射擊時必須停下來,同時要保持橫隊的整齊,所以步伐很慢,被稱之為“鵝步”。


表–拿破崙時代的火炮性能


































































































種類



口徑



炮長



初速



有效射程



彈量



射速



炮車重



全備


炮車重



全備彈


藥車重



挽馬數



每門需


彈藥車數



毫米



口徑倍數



米/秒





公斤



發/分



公斤



公斤



公斤







六磅



84



18



416



實彈600



4



1



290



1050



1500



4



1



霰彈400



8



1



八磅



108



18



410



實彈800



8



1



580



1050



1900



4



2



霰彈600



8



1



十二磅



121



18



410



實彈900



12



1.5



880



2100



1800



6



3



霰彈900



12



1.5



150毫米臼炮



165



4.5



170



實彈600



 



1



330



1450



1600



4



3



霰彈400



 



1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article/entry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12212013 的頭像
    Bill12212013

    Bill12212013的部落格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