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傳
第六章 稱霸歐陸(二)第四次對奧戰爭
奧地利於1805年奧斯特里茨戰敗後,一心不忘復仇雪恥。維也納宮廷任命查理大公為陸軍部長,全面進行軍事改革。經過一段時間,奧地利已編成4萬常備軍,24萬預備軍,後來又編成34萬新軍。軍事力量已逐漸恢復的奧地利見拿破崙忙於西班牙的戰爭,便蠢蠢欲動。可懦弱的弗蘭西斯皇帝雖受主戰派的極力慫恿,還是不敢跨出開戰的第一步。最後,在英國的公開要求下和俄國的暗示中,奧皇毅然決然地宣戰了。不過,首先不是向法國宣戰,而是向其盟國萊茵同盟宣戰。1809年4月9日,擔任奧地利部隊總司令的查理大公向巴伐利亞法軍總司令致送照會如下:“我遵照奧地利皇帝陛下向拿破崙皇帝發表的宣言,特此通知法軍總司令:我奉命率領部隊前進,凡是同我敵對的人都以敵人對待。”信使將這份照會的抄件飛速送往斯特拉斯堡,再從該地以快訊傳往巴黎。4月11日,拿破崙在聖克魯接到這個消息。對此消息,拿破崙感到意外,但不驚慌。兩個小時之後,他就登程去了德意志。戰爭的緊迫性再次激發了他的活動能力,15日,他就率軍越過了萊茵河。17日,他在多瑙沃耳特設立大本營,並向該地士兵發表了一篇簡短有力的宣言,他說:“士兵們!萊茵同盟的領土已遭到侵犯,奧地利將軍希望我們看到他們的部隊就逃跑,把我們的盟國丟失給他們,可我卻像閃電般地到來了。”士兵們!當奧地 利 君主上次來到摩拉維亞營地的時候,我就在你們的環繞之下,你們都曾聽到這位君主哀求我寬大為懷,並且向我發誓要同我建立永恆的友誼。作為三次戰爭的勝利者,我們給予奧地利寬大之恩,可它三次違背了誓約!我們過去的成就是我們現在期待的勝利的可靠保證。
“因此,讓我們勇敢直前,讓敵人一看到我們就承認我們是他們的勝利者!”拿破崙從未經歷過如此危險的軍事情況:他的30萬精銳部隊被牽制在西班牙戰場上,他不得不提前在法國徵召新兵,同時又從德意志各國強迫徵兵10萬,來補充他的軍隊,普軍隊品質因此而下降。而奧地利則集結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們同心同德,立志要把拿破崙打垮。不過,拿破崙仍對勝利充滿信心,他在出征前這樣說:“兩個月以後我要讓奧地利放下武器,那時如果需要的話,我將重新完成在西班牙的旅行。”這又是一次拿破崙發揮普軍事才能的好機會,他所喜愛的詩人奧西安喜歡向暴風雨的呼嘯聲撥弄豎琴,拿破崙也同樣需要政治風暴和敵對因素來表現他的非凡才能。法奧的第一次大戰是在巴伐利亞的阿本斯貝格進行的,奧軍被擊退,損失13000多人。第二次戰鬥是4月22日在艾克繆爾發生的,查理大公損失慘重,被迫北退累根斯堡。法軍因受大拉比爾河的限制,未能及時追擊。次日,拉納元帥在完成迂回之後,開始強攻累根斯堡,拿破崙親臨現場指揮。這場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拿破崙的腳部被敵軍炮彈打傷,他脫下靴子,命人將傷口迅速包紮好,然後又端坐在馬上,若無其事地指揮戰鬥。身邊的將領勸他下陣休息,他回答說:“朋友們,難道我不該戰鬥到底嗎?”他嚴禁任何人談論他受傷的事情,以免擾亂軍心。累根斯堡終於被攻下了,奧軍主力撤至多瑙河左岸。拿破崙進入累根斯堡時,忍著劇烈的疼痛,微笑著向那些對他歡呼的士兵還禮。與此同時,法軍在泰根、蘭次胡特也取得了勝利。
五天當中,拿破崙贏得五次血戰的勝利。奪佔了累根斯堡之後,法軍主力經多瑙河右岸直趨維也納,只留下達武軍監視奧軍主力退卻。5月8日,拉納軍團首先抵達維也納近郊,城郊守軍不戰自降,可城內馬克西米利安大公率領的奧軍還在負隅頑抗,他們緊閉城門,從城樓上猛烈地向下掃射,法軍傷亡慘重。為了減少傷亡,拿破崙委派拉格拉熱上校前去敦促大公投降,不想遭到城中軍民的一頓痛打,馬克西米利安大公回復說:他誓死保衛維也納,直到最後一口氣。拿破崙忍無可忍,立即下令構築兩組炮臺。一小時後,炮彈像雨點似地向維也納城傾瀉而去,維也納頓時淹沒在火海之中。5月13日,維也納的大門終於向拿破崙敞開了,市長將維也納的鑰匙恭恭敬敬地呈獻給法國皇帝。奧軍雖在幾次血戰中連連敗北,卻未受到致命的打擊。他們在查理大公的指揮下,有秩序地撤到多瑙河左岸,炸掉了河上所有橋樑,準備與拿破崙作曠日持久的周旋。而拿破崙則想再打一次奧斯特里茨戰役,所以,他決心渡過河去,尋求與奧軍決戰的機會。拿破崙將渡河地點選在維也納東南的凱撒埃比爾多夫。此處河床較寬,河中央還有個較大的羅堡島,島上樹木叢生,可掩護部隊渡河。法軍用68條大船和9個大木筏在多瑙河右岸與羅堡島之間架起一座堅固的浮橋,在羅堡島至多瑙河左岸的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之間,則架設了一座比較輕便的舟橋。為了迷惑奧軍,拿破崙命達武軍團進至維也納北面的諾斯多夫,佯裝架橋渡河。
5月20日16時,浮橋架設完畢,法軍立即開始渡河。拉納和馬塞納兩軍團最先渡過河,並佔領了附近的兩個村莊阿斯佩恩和埃斯林。夜間,河水漸漲,再加上浮橋其材不善,法軍渡河出現了困難。21日拂曉,拿破崙與貝爾蒂埃、馬塞納、拉納等軍官一同去阿斯佩恩察看地形,全力組織渡河。但多瑙河仍在漲水,渡河行動只得中止。這時渡過河的部隊僅3萬人。此時的奧軍正好駐紮在阿斯佩恩和埃斯林兩村莊後面的高地上,法軍渡河行動簡直就是在奧軍眼皮底下進行的。查理大公見法軍在羅堡島與左岸之間只架設了一座輕便的舟橋,心中暗自高興,他認為拿破崙已給自己布下了死亡陷阱。在他看來,龐大的軍隊從唯一的一座舟橋上越過湍急的大河,各部隊只能緩緩地依次行進,一旦軍隊被迫退卻,此橋必不能應急。若是此橋被毀,則法軍的退路完全被切斷。另外,輕便的舟橋一點也不牢固,步兵過橋尚且小心翼翼,騎兵和炮兵渡河就更加困難。鑒於這種分析,查理大公決定:先不忙於發動攻擊,待一半法軍渡河以後,再迅速毀掉舟橋,殲滅已經渡河的法軍。他下令上游部隊準備好裝有載重物和引火物的船隻,以便在適當的時候破壞橋樑。同時,命令主力注意隱蔽,避免暴露,只以部分騎兵佯作抵抗,並逐漸後退以引誘法軍。
21日中午12時,查理大公覺得進攻的時機已到,他親自率領9萬餘人,分五路向阿斯佩恩和埃斯林進發,企圖圍殲已渡河的3萬法軍。一場激戰開始了。此時法軍正是背水而戰,退卻已不可能,拿破崙斷然下令以寡敵眾。經過幾番較量,法軍騎兵受挫,奧軍進一步向河邊壓來。與此同時,查理大公按其預定計劃,利用不斷上漲的河水,從上游放下裝有重物和縱火物的船隻,毀掉了法軍與羅堡島之間的唯一的舟橋,法軍退路被完全切斷。身處險境的法軍毫不畏懼,依然頑強地戰鬥著。激戰持續了一個下午,阿斯佩恩先後易手達七次之多。直到夜幕降臨,雙方仍未分勝負。這天夜晚,法軍利用夜色的掩護,迅速地修復了舟橋。滯留在羅堡島上的法軍很快地過了河。到天亮時,北岸的法軍已增至7萬人。拿破崙重新部署軍隊,準備對奧軍發起猛攻。可部署未完,激戰又起,奧軍再次猛攻阿斯佩恩和埃斯林。雙方短兵相接,用刺刀衝殺,兩地處於反復爭奪之中。
22日7時,拿破崙親臨戰場觀察,發現中央的奧軍並未發動攻擊,這時又聽說達武軍已開始渡河,於是,他決定依靠強大的援軍擺脫守勢,實行中央攻擊方案,對敵中央進行殲滅性的打擊。他命令拉納軍團向布萊屯里方向進攻。拉納率步兵2萬人、大炮200門及龐大的騎兵縱隊,直撲奧軍中央。拉納軍攻勢兇猛,步兵隨炮火速進,奧軍第二、四軍團的接合部被突破,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缺口。法騎兵迅速突入,直驅奧軍預備隊的陣地。這時,查理大公沉著冷靜,挺身危地,穩定士氣,他調來預備隊的擲彈兵急驅突破口。擲彈兵排成許多方隊,以密集炮火射擊,壓住和殺傷了中央法軍。奧軍的騎兵也及時趕來,穩定了陣勢。拉納部隊被阻,雙方互射。在奧軍的炮擊下,法軍只得倉皇後退。奧軍乘勝追擊,並集中炮火猛擊通往羅堡島的橋頭,成批成批的法軍倒斃於橋頭。當奧軍步步進逼、法軍逐漸後撤時,一名副官心急火燎地前來報告:多瑙河洪水咆哮,奧軍放下的樹木和裝有重物的船隻沖毀了羅堡島與多瑙河右岸的浮橋,後備軍的車輛、一部分重騎兵和達武軍被阻隔在河對岸無法投入戰鬥。元帥們聽到這一消息後,大驚失色,唯有拿破崙一人不以為然,他毫不起餒,沉著鎮定,用自己鋼鐵般的意志穩定了部隊,繼續指揮戰鬥。奧軍攻勢越來越猛。由於浮橋被毀,法軍失去後援,拿破崙不得不下令全軍退往羅堡島。奧軍乘勢而進,奪佔了阿斯佩恩和埃斯林。奧炮兵利用已佔的兩個村莊,對羅堡島與左岸的舟橋交叉射擊,法軍且戰且退,傷亡慘重。拉納元帥也在退卻中受了傷,他的雙腿被炮彈打飛,被人用擔架抬出戰場。擔任後衛的馬塞納頑強地阻擊著奧軍的追擊。這位英勇的元帥看見士兵和軍官成批地倒在自己的身旁,毫不畏懼,一直率領部隊戰鬥到夜慕四垂,他不時地大聲喊道:“只要有一點亮光,我就不願撤走。否則,這些奧地利無賴傲氣大盛。”馬塞納經過堅韌抗擊,終於成功地掩護了最後一批法軍撤上羅堡島。法軍被困在羅堡島,十分危險。如果查理大公乘勝猛攻,定能將法軍全部趕下河。但是,查理大公雖是奧地利最傑出的軍事指揮官,可他擅長的不是進攻而是防禦,他過分拘泥於傳統戰略,他的目標不是殲滅敵人,而是要攻城掠地。更為嚴重的是他為人優柔寡斷,缺乏指揮官所具有的那種鋼鐵般的意志。雖然他才38歲,但健康狀況不好,而且缺乏熱情和主動精神。查理大公這一性格上的弱點,使他在具有火焰般性格的拿破崙面前相形見絀。在戰爭一開始時,他在巴伐利亞打了幾次敗仗就驚慌失措,趕緊給拿破崙寫求和書。如今取得了第一次勝利之後,又表現出猶豫不決。他沒有乘勢擴大戰果,他對法軍仍心存畏懼,企圖等待更為有利的時機再戰。因此,他沒有繼續攻擊困在島上的法軍,而是按兵不動,與法軍隔河對峙。他甚至想像著拿破崙在此敗局之下會與奧國談判,他期待著談判桌上取得更大勝利。可他萬萬沒想到這正好給具有鋼鐵般意志的拿破崙以時間,拿破崙乘機整軍再戰,改變敗局。阿斯佩恩—埃斯林一戰是拿破崙自統兵作戰以來第一次慘敗,法軍死亡7000人,29753人負傷和被俘。從維也納逃出的奧國王室和政府欣喜若狂,準備返回首都。德意志各地的反法運動也乘勢發展起來:席爾少校帶領自己的驃騎兵團從柏林出擊;德恩貝格上校帶領幾百農民向卡塞爾進軍;一個退休軍官試圖發動馬爾堡起義;奧地利軍隊佔領了薩克森,拿破崙的附庸薩克森國王逃走了;提羅爾的農民在群山之中展開了類似西班牙的遊擊戰爭。整個德意志因拿破崙的失敗而騷動起來,構成了對拿破崙帝國的重大威脅。失敗中的拿破崙沒有失去冷靜態度和勇敢精神。在羅堡島的軍事會議上,拿破崙堅決反對退出羅堡島的主張。他認為如果退出要地,則可能前功盡棄。他決定堅守羅堡島,加強防禦,徵調援兵,伺機渡河再戰。這時,羅堡島上發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即拉納元帥的去世。拉納元帥是拿破崙唯一能與之肺腑相見無話不 談的人。在拉納瀕臨死亡的八天裡,拿破崙每天都來看他,每次離去都心如刀絞。拉納知道自己傷勢嚴重,已無生還的希望,他強撐起精神,與拿破崙進行了一次長談。他首先回顧了自己跟隨皇帝所完成的業績,然後用堅定的嗓音高聲說道: “我跟您說這些話,不是想讓您為我的家庭費心。無需由我來把妻子兒女託付給您,因為我為您而捐軀,您的榮譽會命令您保護他們的。我最後要向您說些充滿友情的逆耳話,我並不害怕您會因此而改變對他們的態度。您剛剛做了一件很大 的錯事,儘管這個錯誤奪走了您的最好朋友,您仍然不會改過,因為你欲壑難填。這種欲望會使您失敗的;您毫不留情地無謂地犧牲那些最能為您效勞的人,他們死去時,您毫無惋惜之情。您被阿諛獻媚者包圍;我看不到哪一個朋友能向您直言相諫。人們將背叛您,遺棄您;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吧。這是民意和眾望,您的力量永遠也不會超過現在;但您可以更孚眾望,受人愛戴。原諒一位瀕死者的這番直言……這位瀕死者愛戴您……”在結束這番話時,元帥向皇帝伸過手,皇帝緊緊地把他摟在懷裡,默默地流著眼淚。1809年5月31日清晨5點,拉納終於與世長辭,享年僅40歲。拉納之死雖讓拿破崙痛苦不已,可並沒有動搖他要把戰爭打下去的決心,此時縈繞於他腦際的只有戰爭,他要用戰爭為自己增添榮譽和權力。他命令法軍加緊在羅堡島環築工事。為了防止奧軍進攻,島上配備了攻城炮100餘門。接著大力修復和加固羅堡島與右岸的橋樑。在修復橋樑的三天裡, 拿破崙每天夜晚冒著風雨親臨現場視察、督修,以鼓舞低落的士氣。鑒於上次的教訓,法軍在浮橋上設立木柵,並以輕舟作哨艇巡邏,防止奧軍借水勢流放重物沖毀橋樑。島上還籌集了舟橋、浮橋等渡河器材,以應急需。為了表明堅守羅堡島的決心,法軍將此島改名為“拿破崙島”。與此同時,拿破崙下急令調動駐義大利法軍赴奧增援。拿破崙在維也納和羅堡島兩地間來回奔波著,他一面重新部署軍隊和制定以後的作戰計畫,一面仔細閱讀著從他龐大帝國的各個地方送來的報告。他獲悉教皇庇護七世和紅衣主教都在宣傳埃斯林一戰是上帝對世界壓迫者、暴君、迫害教會者的懲罰時,怒火中燒,他牢牢地記住了教皇的一切行為。6月中旬,法軍得到了休息和增援,在羅堡島、維也納附近已集結了17萬人的兵力和584門大炮,拿破崙決定發動攻勢。但在決戰前,拿破崙覺得有必要解決一下教皇的問題。他宣佈羅馬城和教皇領地完全併入法蘭西帝國。於是,羅馬被 法軍佔領,教皇掌握了將近1500年的所有一切全失去了,教皇本人也被解往法國南部的薩沃納監禁起來。制服了教皇之後,拿破崙立即著手進行最後的軍事準備工作。此時的查理大公也在整頓部隊,調集兵力,準備等法軍再次渡河時轉取攻勢。查理大公精心選擇了防禦陣地。奧軍左翼從瓦格拉姆向東南延伸,在大約7公里的地段上部署了三個軍和大部分騎兵。奧軍右翼也以瓦格拉姆為起點,沿 高地向西南延伸,一直伸到多瑙河岸邊,其正面約13公里,部署了4個軍。同時,查理大公還派出了部分兵力前進到阿斯佩恩地區,佔領前哨陣地。查理大公之所以如此部署,其目的是想依託高地與河流,構成一個形同聚能罩的弧形防線, 等待法國主動來攻。一旦法軍落入他的弧形防線,他就可以揮動大軍,從兩翼向法軍側後出擊,將敵軍殲滅。可是,如此部署產生了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平分了兵力,留不出可供急用的預備隊。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查理大公急令其弟弟約翰大公儘快趕到戰場參加戰鬥。當時,約翰大公率領15000人駐守在維也納以東的布拉迪斯拉發,離戰場約有三天的行程。這時,查理大公還有一個判斷錯誤,即認為法軍仍像上次那樣,從羅堡島上北渡多瑙河,因此,他把奧軍的主要防禦方向仍定在阿斯佩恩。然而,久經戰陣的拿破崙是不會按查理大公的設想去採取行動的。這位歐洲傑出的統帥在作戰中早已形成了一條堅定不移的原則,即決不做敵人可能料到的事情。為了使10萬大軍秘密而迅速地渡過河去,並且在敵人預料不到的地點打擊敵人,拿破崙與馬塞納元帥換上士兵服裝,沿著羅堡島進行仔細的勘察。他們親自查看了多瑙河的河床、流速、沿岸 地形,以及敵人部署等情況,為選擇渡河地點費盡了心機。最後,拿破崙決定將渡河地點選在下游,即離上次渡河點約4公里的地方。拿破崙提出了新的計畫:以一部分兵力在阿斯佩恩和埃斯林正面進行佯攻,把奧軍主力吸引到這個方向,而以主力在新選的渡口渡河。6月30日黃昏,拿破崙下令馬塞納的一個師在阿斯佩恩正面的浮橋舊址開始渡河,進行佯攻,佯攻行動進展順利,法軍幾乎沒遇到抵抗就渡過了多瑙河。隨後,大張聲勢地在此地架設浮橋,開闢渡口。駐守阿斯佩恩前哨陣地的奧軍沒有積極進行反擊,只是不斷加固工事,因為他們遵照查理大公的計畫,要把法軍引誘到奧軍的弧形防線內,使其落入陷阱。
7月4日夜,法軍決定渡河。21時,羅堡島炮臺萬炮齊發,烏迪諾軍和馬塞納軍各約15000人,先後由羅堡島東南乘船渡至左岸,搶佔陣地,趕架6座浮橋。這天夜裡,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法軍頂著風雨架橋,甚為困難。然而,也正是這惡劣天氣幫了法軍的大忙,奧軍怎麼也沒料到法軍會選擇如此惡劣的天氣渡河,因而沒有嚴加防範。法軍偷渡成功。翌日拂曉,達武第三軍團和第二、三、四軍團的大部騎兵均已渡河。奧將羅爾多前衛軍團雖在此地有所設防,但兵力分散,工事也不如阿斯佩恩一帶堅固。面對從天而降的法軍,驚慌失措,打了幾個回合,便倉皇退卻。兩個小時後,即 5日8時,法軍有9萬人渡過了河。查理大公得知法軍渡河和羅爾多戰敗的消息,非常震驚。這時他的左翼已面臨渡河法軍的嚴重威脅,他本想率主力馳援左翼,可考慮到若傾主力離陣地攻擊前進,恐無勝算,不易壓退法軍;即使將法軍壓退到橋頭,奧軍也將受羅堡島炮火轟擊,蒙受損失。考慮再三,他決定主力仍在原陣取守勢防禦,按原計劃誘使法軍繼續接近,以便將其拖入陷阱。法軍順利渡河,漸次前進,分左中右三路成扇狀展開。傍晚6時左右,法右翼部隊終於推進到了奧軍防禦陣地前沿。有人向拿破崙建議,由於天色快黑,應待第二天再發起攻擊。可拿破崙認為約翰大公的15000名奧軍隨時都可能前來增援,應不失時機馬上發起攻擊。於是,法軍倉促發起攻擊,可進展不大,且傷亡慘重。最後,貝爾納多特軍中的薩克森師首先堅持不住,向後潰退。他們一潰退,立即使側翼的達武軍和烏迪諾軍暴露無遺,拿破崙見一下難以取勝,再加上天色已完全昏暗,不得不下令停止攻擊。經過這一天幾個小時的戰鬥,奧軍頑強地堅守陣地,並使法軍蒙受極大損失,查理大公心中竊喜,以為拿破崙又要重蹈阿斯佩恩和埃斯林戰役的覆轍。
7月6日拂曉,雙方激戰重新開始。拿破崙命法軍再次向奧軍左翼發起猛攻,結果又敗下陣來。拿破崙親臨戰場觀察,發現奧軍兩翼力量較強,且造成了有利之勢,但正面過廣,中央稍形薄弱,於是,他立即改變作戰計畫,不以主力攻擊奧 軍左翼,而將所有兵力調向敵中央部位瓦格拉姆,實施中央突破。為使進攻瓦格拉姆的部隊沒有後顧之憂,拿破崙命達武軍繼續進攻奧軍左翼防線,以牽制奧軍。若有進展,則從右側向瓦格拉姆發展進攻,配合主力行動,對敵形成鉗形攻 擊態勢。
1809年7月6日上午,法軍進攻瓦格拉姆的號角吹響了。數百門大炮一起開火,猛轟奧軍中央陣地。各軍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奮勇前進。這時,達武軍已突入敵軍左翼陣地,並開始向瓦格拉姆方向進擊。左翼奧軍頑強抵抗,終因傷亡過重,放棄陣地潰逃。左翼潰敗使得中央奧軍處於不利狀態,法軍中央和右翼部隊乘勢猛攻。中央麥克唐納軍團的26營人排成每邊長達一公里的方陣,率先向敵軍中央陣地席捲而去。盡管損失重大,最終還是突破了奧軍中心,後面的部隊隨之而來。奧軍被迫全線後退。下午4時,查理大公得知他望眼欲穿的援軍即他弟弟約翰大公的部隊還在十多公里之外,不覺大失所望。至此,他那用弧形防線圍殲法軍的計畫已基本失敗,他雖把法軍已誘進他的網裡,但他已沒有力量拉起網來,反倒讓法軍打穿了網底。傍晚時分,查理大公見取勝無望,便下令全線撤退。奧軍有秩序地撤出戰場,留給法軍的戰利品只不過是9門火炮和一面軍旗。瓦格拉姆一戰,奧軍死傷32000餘人,被俘7500餘人,其損失不亞於奧斯特里茨戰役。然而,法軍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高昂的,法軍損失了27000人。麥克唐納因在這次戰鬥中表現突出,榮獲殊榮,拿破崙在戰場上授給他元帥節杖。此後整整一個星期內,法軍都在繼續追擊退卻中的奧軍。7月11日,奧皇弗蘭西斯派出使者,請求休戰,拿破崙欣然同意,但提出了苛刻條件:凡是法軍在休戰時刻已經到達的地方,哪怕只有幾名法軍到達,奧軍都要撤走,而且在最後和約簽訂之前,這些奧軍應留在法軍手裡作為人質。奧皇不得不對這些條件表示同意。談判開始了,泄了氣的奧皇準備忍受一切。他現在開始咒駡那些促使他進行這場戰爭的人。他清楚地記得在瓦格拉姆戰鬥之前拿破崙是怎樣懲罰教皇的,那麼瓦格拉姆戰鬥之後的奧地利又將是什麼命運呢?他實在不敢想下去。雙方在肖恩布魯恩宮開始訂約談判。拿破崙開出的條件是:奧地利必須割讓一部分土地給法蘭西帝國,割讓另一部分土地給華沙大公國和俄國,同時付出13400萬法郎的戰爭賠款,將軍隊的人數限制在15萬人以內,繼續執行抵制英國商品的大陸封鎖政策。奧地利不甘心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他們與拿破崙討價還價,反復懇求放寬一點條件,但勝利者毫不讓步。談判一直拖延下去,奧國認為一旦拿破崙在西班牙有新的失敗,他們就會有個談判的好機會,所以他們在等待時機。而拿破崙呢?儘管他希望儘快締結和約,以便把全部力量指向西班牙和英國,但他不能輕易放過奧地利,他要給他的帝國樹立威信,要讓整個德意志對他俯首貼耳。因此,不管奧國怎樣懇求,或施展詭計,都無濟於事。談判的結局似乎一天比一天遠,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的發生促使了這個條約的儘快簽訂。拿破崙每天清晨6點鐘都在肖恩布魯恩宮前檢閱軍隊。每逢這種場合,總是有許多人前來一睹拿破崙的風采。1809年10月13日這一天,閱兵儀式剛要結束,一位穿著整齊的年輕人穿過隨從人員乘坐的馬匹,朝騎在馬上的拿破崙走去。貝爾蒂埃發現這位年輕人形跡可疑,便攔住了他,這位年輕人說要親自向拿破崙呈交一份請願書。貝爾蒂埃從他的眼神裡看到了一種特別的表情,一種似乎是下了某種決心的表情,當即警覺起來。當這位年輕人不顧勸阻再次向拿破崙走去時,貝爾蒂埃示意一名近衛軍軍官上去逮捕他。年輕人未加抵抗就束手就擒了,從他的身上搜出了一把大餐刀。由於這一切都是在瞬間發生的,大家又都專心致志地注視著閱兵式,誰也不曾注意到這一幕。檢閱完畢後,拿破崙命人將刺客帶到面前。這位年輕人大約只有19歲,臉色白皙,看上去文靜柔弱。他供認自己是從瑙姆堡來的一位大學生。拿破崙豈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個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為什麼這麼幹,他急切地問道:“你為什麼要殺我?”“因為你毀滅了我的國家。”“我傷害了你嗎?”“同對所有德國人的傷害一樣。”“你是第一次見到我嗎?”“我在愛爾富特見過你,你同俄國皇帝會晤的時候。”“那時候你想殺我嗎?”“不,我以為你不會再對我們的國家進行戰爭。我曾對你萬分崇拜。一星期前我來到肖恩布魯恩,目的是殺死你。可我到達時,閱兵式剛剛結束。所以,我推遲到今天來實行我的意圖。”“在我的士兵中間殺死我,你打算怎樣逃跑?”“我知道面臨的是怎樣的危險,我甚至吃驚自己還活著。”拿破崙被青年人這種鎮定的態度觸動了,他沉默片刻後,又把目光落在年輕人的身上,年輕人在他的逼視下仍然泰然自若。 拿破崙繼續問道:“如果我現在馬上把你釋放了,你將去做什麼呢?”“我還會伺機幹掉你的。”拿破崙又一次沉默了。隨後他自言自語道:“這個青年人不是有病,便是個瘋子。”第二天,拿破崙召來同奧地利談判的大臣特.香巴尼先生,“談判進行得怎樣了?”他問道。香巴尼說談判已經擱置,拿破崙接著說:“我希望馬上恢復談判。我希望為了和平,不要為奧地利的賠款少幾百萬而猶豫不決,在那點上讓步。我希望有個結局,我完全交給你辦了。”香巴尼立即執行拿破崙的命令。當晚,雙方談判代表開始討論擱置起來的和約條文。次日早晨即10月14日,特.香巴尼先生帶著取得協議的和約出席了皇帝的早朝。拿破崙匆匆過目,對一切細節都表示同意,同時讚揚他的大臣這麼快就實現了他的心願。條約就此締結,即為《肖恩布魯恩條約》。此條約基本上是按拿破崙所提出的條件簽訂的,只是奧國的戰爭賠款由原來的13400萬法郎降至8500萬法郎。奧皇忍辱批准了這一和約。查理大公得知這一消息,憤然辭職。10月27日,那名刺殺拿破崙的年輕人被帶上刑場。當他得知奧皇已經與法國締和,渾身顫抖,怒不可遏,他在刑場上高呼:“自由萬歲!德意志萬歲!殺死暴君!”一陣槍響,這 位年輕人倒在血泊之中。這段時間,拿破崙被行刺的念頭困擾不已,他害怕此類 事件再次發生,因此,不等批准和約的簽約,就匆匆離開肖恩布魯恩,他宣稱將在慕尼黑批准條約。10月末,拿破崙終於回到了巴黎。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napoleon/biography/b1/part_6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