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傳
第九章 英雄末路(一)東山再起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宣告退位那天,元老院召喚路易十八歸國即位。4月24日,路易十八到達加來。5月2日,他在聖多昂發表一項宣言,允諾尊重民主憲政。6月4日,憲法在兩院中宣讀。這位身軀碩大,胖得連走路都要倚靠兩邊拐杖的王位繼承人,穿著一件藍色翻領大袍,胸前掛著一個舊式金牌,蹣跚地進入了杜伊勒里宮。波旁王朝復辟了。路易十八執政以後,流亡國外的法國王黨分子也都先後回了國。這些素來嬌生慣養的貴族,他們所盼望的只是恢復革命前的種種特權,好讓他們享受不勞而獲的幸福。除此之外,便是對革命黨人進行瘋狂地報復。而他們的總代表路易十八也不準備兌現自己的諾言,他在短期內把1萬多名軍官免職,將無能的貴族安排在高官顯職上,領取厚薪。他免除教會學校一切租稅,並使教會不受政府管轄,繼續向人民課收“綜合消費稅”。他還給被槍殺的王黨分子樹碑立傳,追封因謀殺拿破崙而被處死的卡杜達爾為貴族。路易十八及其親信在極力恢復舊制度、舊秩序,取消一切革命成果。經過革命洗禮的法國人民很快認識到路易十八回國不是來解放他們的,而是來建立一個新的專制制度。拿破崙統治下的專制政府,至少還能給法國帶來榮譽和活力,而路易十八的專制統治,則顯得腐化和無能,只知道壓迫百姓。波旁王朝開始不得人心,尤其是遭到冷遇的將軍們更加懷念其舊日的主子拿破崙了。
1814年11月,戰勝拿破崙的歐洲四大強國俄、英、奧、普在維也納討論歐洲善後問題。身著華麗禮服的國王、貴族、外交家們,胸前佩帶各色勳章,一邊舉杯痛飲,慶祝太平,一邊又為戰利品的分配不均而爭吵不休,甚至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俄國想佔領波蘭的全部,它要求把拿破崙時期的華沙大公國和俄屬波蘭合併起來,建立一個王國,由沙皇統治。普魯士支持俄國的要求,並要求合併全部薩克森領土,以補償它讓給俄國原屬普魯士的波蘭領土。英國和奧地利堅決反對。英國不願俄國過於強大而向歐洲西進。奧國不願將加里西亞、克拉科夫和維斯瓦河一線讓給俄國,也不願普魯士因合併薩克森而更加強大。這樣,維也納會議的四強形成了兩個對立陣營,即俄普為一方,英奧為另一方。法國代表塔列蘭權衡利弊,決定加入英奧一方。1815年1月3日,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親自擬定了一個對付俄普的同盟條約,梅特涅和塔列蘭都加入同盟,各國答應出兵15萬。塔列蘭高興地寫信給路易十八說:“陛下,反法同盟已經永遠解散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沒有逃過拿破崙的眼睛,他那看似平靜的生活重又掀起了波瀾。他一面有意從到島上觀光的遊客中查詢消息,一面暗地裡與法國政府官員溝通消息。1814年12月的一天,拿破崙在自己的宮殿附近散步。突然,他在一個站崗的擲彈兵面前停了下來,“喂,老發牢騷的,你在這裡不感覺無聊嗎?”“不,皇帝,不過我也不覺得十分有趣。”擲彈兵認真地答道。拿破崙把一個金幣塞到他手裡,在走開的時候壓低嗓門說:“不會永遠這樣繼續下去的。”1815年2月,法國政治家馬雷等人派遣弗勒里.德.夏布隆喬裝水手來到厄爾巴島。夏布隆向拿破崙詳細地報告了國內普遍不滿的情緒以及貴族們強取豪奪的無恥行徑。他告訴拿破崙軍隊都盼著他回去。拿破崙那顆重返歐洲的雄心被激發起來了,他決定立即行動。在行動開始前,拿破崙在花園裡同母親進行了一番談話。 在他的心目中,母親是個聰明、堅強、勇敢的婦女。在自己的家庭中,也只有母親才懂得他的心。他把自己這個大膽的決定告訴了母親,他說:“我不能死在這個小島上,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業結束在安寧中,這是我所不應受的。軍隊在期待 我。一切都促使我產生這樣的希望:軍隊一看見我,就趕快投奔到我這裡來。當然,我會碰見忠於波旁王朝的軍官,他們會制止軍隊的發動,那時我在幾個鐘頭之內就會死去。這種結束比住在這個小島上要好得多。我希望出發,並且再一次嘗試得到幸福。媽媽,你的意見如何?”母親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大大震動了,她的心中如亂麻一團,她對拿破崙說:“讓我暫時做一個母親吧,我過一會兒再回答你。”沉默良久,母親終於說話了:“出發吧,我的兒子,遵循著你的使命。也許你會遭到失敗而馬上喪失生命,但是你不能留在這裡,我看到這種情況就十分悲哀。我希望在這麼多次戰鬥中都保佑你的上帝再一次保佑你。”說完,母親緊緊擁抱了自己的兒子。拿破崙將這一決定告訴了他的三個忠誠助手康布羅納、德魯奧和貝爾特朗,將軍們聽了很高興,但懷疑這一行動能否成功。拿破崙自信地告訴他們:他現在不是想打仗,也不是想實行專制的統治,他希望法國人民成為自由的人們。因此,他不是以武器去征服法國,而只是想在法國出現,在海岸上登陸,宣布自己的目的,要求恢復自己的王位。他十分相信自己名字的號召力,他認為整個法國一定會不經過戰爭、不試圖抵抗就會拜倒在自己的腳下。沒有武裝力量不會成為這次行動的障礙。一切準備工作都在秘密地進行。這時,負責監督拿破崙的英國代表坎貝爾正好前往托斯卡納度假。2月26日,一切準備就緒。這天夜裡,拿破崙率領1000多名還蒙在鼓裡的全副武裝的士兵,分乘7艘小帆船,船上載著幾門大炮,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厄爾巴島,開始了再度征服法國的驚心動魄的一頁。厄爾巴島周圍的海面上經常有英國和法國的皇家軍艦巡邏,他們的任務是負責監視厄爾巴島以防萬一。這天夜裡,拿破崙的船隻碰上了一艘法國軍艦,艦上的軍官用話筒向船長問道:“皇帝的健康如何?”船長答道:“很好。”軍官沒有發現什麼疑點,就讓這只船開了過去。英國軍艦根本沒有出現,拿破崙感到很幸運。船隊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三晝夜,終於靠近了法國海岸。拿破崙的熱血在沸騰著,他知道這次行動是以生命為賭本,作孤注的一擲,一旦輸了,再也沒有分毫的資金了。可是,若不作這最後的嘗試,他死也不甘心。
1815年3月1日凌晨3時,小船隊在儒昂港登陸。海關衛兵見登陸的是拿破崙,立即向他脫帽致敬。拿破崙以他慣有的洪亮聲音向當地士兵發表了著名演說,他說道:“士兵們!我在流放中聽到了你們的聲音。現在我已經在法國登陸了。”“你們的統帥——被人民的呼聲擁立為君主並在你們的盾牌上被推登寶座的統帥,現在回來了,來同他聯合在一起吧,拋掉波旁王室的旗幟吧,那面旗幟已經為我們民族所廢棄,而且25年來一直起著糾集法國敵人的作用。展開那面在我們偉大勝利的日子裡你們舉著的三色旗來取而代之吧。再次拿起你們在烏爾姆、奧斯特里茨、耶拿、艾勞、弗里德蘭、莫斯科所舉著的鷹旗吧。……”“我們必須忘掉我們曾是歐洲大陸的主人,但是,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來干涉我們的事情。……你們以及你們的子孫的地位、財產和光榮,不會有比那些由外國人強加給我們的波旁王爺們更大的敵人了。”“士兵們,團結在你們統帥的旗幟周圍吧,他的利益、他的榮譽和你們的相同,完全相同。勝利將快步前進。有著我們民族顏色的鷹徽,將從一個尖塔飛向另一個尖塔,一直飛到巴黎聖母院的塔樓。隨後你們就可以光榮地展示你們的傷痕,於是可以再一次誇耀你們的成就。你們將成為國家的救星。在你們的晚年,你們將可以豪邁地說:‘我把叛逆和敵人在巴黎的出現而使那裡沾染上的污垢給洗淨了。’……榮譽歸於勇敢的士兵們!歸於我們的祖國法蘭西!”士兵們向拿破崙熱烈歡呼,他們很快加入了拿破崙的行列。拿破崙把從厄爾巴島帶來的四門大炮扔在海岸上,率領著隊伍沿著阿爾卑斯山腳地帶向北挺進。他決定不費一槍一彈就贏得整個法國。他每經過一個城鎮,就向市民和士兵發表演說,告訴大家他的唯一使命就是恢復法國的秩序,給祖國的親愛的同胞們一個適合民情的憲法。他向大家保證不再用戰爭來贏取光榮,不再以武力來支配歐洲各國,法國要與歐洲各國和平相處。法國民眾對無能的波旁王朝早就心懷不滿,尤其怨恨流亡貴族回來後重新霸佔了他們在革命時期分到手的土地,如今拿破崙那發自內心的演說及其勇敢、冒險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們,拿破崙又成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領導者。拿破崙所經過的城市,都懸掛起三色旗,各地駐軍都奔向他的懷抱,他的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拿破崙在法國登陸的消息於3月3日傳至巴黎,波旁政府驚恐萬狀,立即派遣軍隊前去阻止拿破崙。3月7日早晨,拿破崙的隊伍來到了格勒諾布爾附近的拉米爾村,遠遠看見王室軍隊已排成戰鬥行列,截斷了道路。拿破崙意識到僅靠自己的隊伍還不足以對付前面的龐大軍隊,他當機立斷,命令士兵左手持槍,槍口朝下,跟著他前進。雙方越來越接近了。當隊伍快接近步槍的射擊距離時,拿破崙用手勢讓他的士兵停止前進,他一個人繼續向前走著。王室軍隊的士兵們端著槍呆住了,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個邁著堅定的步子向他們走來的穿著灰上衣、戴著三角帽的人。“第五團的士兵,你們不認識我嗎?”拿破崙的喊聲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靜。“是皇帝,是皇帝。”士兵們開始叫了起來。拿破崙解開上衣,露出胸脯,大聲道:“你們當中誰想打自己的皇帝?那就開槍吧!”王室軍隊頓時亂了隊形,士兵們一起奔向拿破崙,高呼“皇帝萬歲!”他們把拿破崙團團圍住,吻他的手,吻他的膝,有的竟像孩子似地哭了起來。所有派來保衛格勒諾布爾的軍隊整團整團地加入拿破崙的隊伍行列。有的指揮官甚至不等拿破崙的到來,就把自己的團隊集中起來,高呼“皇帝萬歲”,到前線去迎接拿破崙。拿破崙在士兵和郊區群眾的簇擁下,凱旋進入格勒諾布爾。此後,拿破崙的隊伍迅速擴大,人數達到7000人,火炮已有30門。同時還有幾千名聞訊趕來的農民朋友。這些農民自覺地護送隊伍一程後,到達前面一站便自動交給另一批農民群眾,他們沿路為部隊提供給養。事態急劇發展著,真正地形成了一股捲土重來之勢。拿破崙沿途發佈命令,派出使者,搜集情報,為不斷增加的軍隊任命指揮官,委派地方官吏。3月9日,這支隊伍直奔里昂城下。里昂雖有眾多的王室軍隊防衛著,但拿破崙仍堅信他可不費一槍一彈就拿下里昂。在他看來,法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王室軍隊,有的只是拿破崙的軍隊,皇帝的軍隊,只不過這支軍隊不幸在別人的白旗下過了11個月。急報如雪片似地飛向巴黎,路易十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里昂是法國僅次於巴黎的第二個大城市,無論如何得堅守住。國王的兄弟阿圖瓦伯爵自告奮勇地去了里昂,他幻想用效忠波旁王朝的情感來鼓動里昂工人截斷拿破崙的前進道路。麥克唐納也去了那裡,波旁王朝對他抱有極大的希望。麥克唐納開始檢閱自己的軍隊,並在陣前發表演說,他力圖要讓大家明白:一旦拿破崙獲勝,就一定會爆發同歐洲的新戰爭。他還讓大家歡迎國王派來的阿圖瓦伯爵,但軍隊以沉默回答了他。正在這時,一位將軍飛奔而來,他勸說元帥最好快點把國王的兄弟送到一個更為安全的地方去。阿圖瓦伯爵十分驚慌地逃離檢閱陣地,並很快離開了里昂。麥克唐納自己留下來繼續領導著里昂的保衛工作。士兵們無精打采地工作著,甚至有個士兵到元帥面前直接了當地說:“最好你把我們帶到拿破崙皇帝那裡去。”元帥什麼也沒回答。
3月10日,拿破崙兵臨里昂城下,麥克唐納率軍迎戰。但當他的團隊一見到拿破崙,“皇帝萬歲”的口號便不絕於耳。轉瞬之間,他指揮下的所有部隊和拿破崙的軍隊組成了一股洪流。麥克唐納見勢不妙,惟恐當了自己士兵的俘虜,騎馬逃出城去。第二天,拿破崙檢閱了里昂的守衛部隊。所有的橋樑、堤岸、街道上都擠滿了男男女女的人群,人們跟在拿破崙後面,渴望更近地看看他,聽聽他的講話,摸摸他的衣服。“皇帝萬歲”的呼聲響徹里昂上空。旦夕不保的波旁王朝驚恐萬分,急忙派遣內伊元帥率領大軍前去對付拿破崙。內伊是個熱情的勇士,易怒的軍人,波旁宮廷及路易十八對他的阿諛奉承使他的頭腦一陣發熱,他向路易十八誇下海口:“我要叫他成為俘虜,把他關在鐵籠裡帶回來。”於是,路易十八和他的宮廷都把自己的命運和希望寄託在內伊身上。3月12日,內伊元帥來到里昂以北的夏尼附近,對部隊作了慷慨激昂的動員,但他得到的只是一片沉默和白眼。內伊望著這支毫無生氣的軍隊,心中忐忑不安。
3月13日夜晚,內伊元帥被人從睡夢中喚醒,來人告訴他,他的一部分炮兵部隊和騎兵連衛隊嘩變,全都投奔到拿破崙那邊去了。天剛亮,內伊又接到新消息:許多城市把保王黨政權趕走,投到拿破崙的麾下,皇帝正在向夏尼前進。士兵們愁眉不展,內伊也在動搖不定。正在這時,內伊收到擲彈兵送來的紙條,上面寫著:“內伊,我將像在莫斯科近郊之戰後的第二天那樣接見你。——拿破崙。”內伊的動搖結束了,他立即集合部隊,拔出長劍,大聲喊道:“士兵們!波旁王朝的事業永遠失敗了。法國自己選擇的合法朝代正升上皇位。以後應該由皇帝、我們的君主來統治這個美麗的國家。”士兵們歡呼起來:“皇帝萬歲!內伊元帥萬歲!”內伊率全體將士投奔了拿破崙。現在,向巴黎進發的早已不是從厄爾巴島下海時那支不整齊的小隊伍,而完全是一股強大的、誰也無法阻擋的洪流了。3月19日夜晚,拿破崙帶著自己的前鋒進入楓丹白露。國王全家早已逃之夭夭,王室支持者也溜之大吉。巴黎的報紙在急劇地改變著態度:3月2日的報導說科西嘉怪物登陸儒昂港,第二天稱殺人魔王向格拉斯挺進,第三天稱篡奪者進入格勒諾布爾,第四天稱波拿巴將軍攻抵里昂,第五天稱拿破崙將軍光復楓丹白露,第六天則稱皇帝陛下即將凱旋巴黎。1815年3月20日晚上9時,拿破崙在隨從人員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下進入了巴黎。巴黎的杜伊勒里宮撕下了白旗,升起了三色旗;王宮地毯上的波旁王朝的百合花圖案換上了帝國的金色蜂圖案。成千上萬的人們集中在杜伊勒里宮周圍翹首以待。還在離皇宮廣場很遠的地方,就傳來了簇擁著拿破崙的群眾的歡呼聲,這些歡呼聲每分鐘都在加強,最後變成震耳欲聾的歡樂的狂濤。當拿破崙的車隊接近宮前廣場時,在宮旁等候的巨大人群像發了瘋似地沖上去。車隊被這來自四方的人流包圍著,無法行走。騎馬的近衛軍試圖打開道路,但無濟於事。人們哭泣著,喊叫著,向馬撲去,向馬車撲去,什麼也不想聽。最後,人們不顧一切地沖開皇帝的隨從人員,把馬車打開,在經久不息的叫喊聲中把拿破崙抬進宮去,送上二樓的房間。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napoleon/biography/b1/part_9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