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經典戰役
里沃利會戰(三) 奧軍三路進攻
Battle of Rivoli 1797.1.14
為了儘快發動進攻,奧軍統帥部在維也納制定了作戰計畫。根據這個計畫,奧軍將在里沃利山區和巴圖亞平原同時發起進攻。為了實現這一企圖,計畫在上述兩個方向分別展開三個強大集團,主要進攻方向指向加爾達湖與阿迪傑河之間的里沃利山區。奧軍的具體計畫是:由總指揮阿爾文齊親自率領一支近三萬人的大軍,在里沃利方向展開,其任務是首先奪取里沃利高地,爾後向曼圖亞方向推進;由巴亞利奇將軍率領一支六千人的部隊,首先攻佔維羅納,爾後向曼圖亞靠近;由普羅維拉將軍率領一支九千人的部隊,在洛尼亞戈搶渡阿迪傑河,從東南方向迂回曼圖亞要塞。奧軍分出這兩支部隊,其目的是要分散法軍對里沃利方向的注意力,從而將法軍的主力牽制在阿迪傑河中下游地區。另外還規定,如果這一計畫遭到失敗,曼圖亞的守軍必要時可以放棄要塞,全部撤退到裴拉拉一帶,或者撤退到教皇領地,在那裡與教皇的軍隊會合在一起,從南面牽制和威脅法國人。
為了迷惑對方,造成法軍判斷上的錯誤,奧軍統帥部決定,分別從三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
一月十二日拂曉,奧軍中路集團首先向維羅納方向發起進攻。經過激戰,佔領了位於維羅納與聖韋托雷之間的卡爾迭羅,緊接著,奧軍繼續向維羅納東面的聖米凱來進攻。但由於兵力不足,奧軍未能擋住法軍馬塞納部隊的反擊,被迫退回到卡爾迭羅。這一天,奧軍在維羅納方向的進攻,雖然起到了牽制和迷惑法國人的作用,但整個說來,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同一天,在阿迪傑河下游展開了另一場激戰。奧軍普羅維拉師的先頭部隊,在霍亨措列親王的率領下,向阿迪傑河下游的洛尼亞戈方向發起猛攻,經過激烈的爭奪,擊敗奧熱羅的前衛部隊,攻佔了貝維拉夸。奧軍得手後,迅速向洛尼亞戈方向進行追擊,並於當天攻佔了阿迪傑河下游的重要渡口洛尼亞戈,將法軍前衛部隊趕過了阿迪傑河。在這個方向上,儘管奧軍展開的兵力十分有限,但卻給法軍戰線的右翼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不過,決定性的戰鬥還是在加爾達湖以東的里沃利附近展開的。里沃利高地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然陣地,位於巴爾多山的南面。它的西面和北面有一條大約 兩千公尺 寬的低窪河谷,將它與巴爾多山截然分開。高地的東面環繞著水流湍急的阿迪傑河,在里沃利與群山峻嶺之間,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障礙。
一月十二日,阿爾文齊率領奧軍主力向里沃利方向實施了主要突擊。他將部隊分為六路縱隊:第一路由盧津良上校指揮,兵力約五千人,沿巴爾多山西側斜坡前進,目的是從西面迂回里沃利高地,並進而切斷法軍茹貝爾師的退路;第二路和第三路分別由利普塔伊將軍和克勃列斯將軍指揮,兵力共九千人,首先從阿維奧和布倫提諾登山,奪佔科朗納,爾後分別向里沃利高地發展進攻;第四路由奧奇卡伊將軍指揮,兵力約四千人,充當預備隊,跟隨在二、三路縱隊之後,沿曼寧山向南推進;第五路由克瓦日達諾維奇將軍指揮,兵力約八千人,其任務是從多爾切橋放過阿迪傑河,然後沿阿迪傑河西岸向曼寧山麓前進,經奧斯特里山道,從右翼進攻里沃利;第六路由武卡索維奇將軍指揮,兵力約三千人,沿阿迪傑河東岸向南開進,而後待在威尼斯基耶澤村,以便用重炮從側後封鎖里沃利高地。阿爾文齊對里沃利方向的法軍是估計不足的。在他看來,奧軍在由科朗納到里沃利這個地區是毋須乎作戰的,然而,正是在這個方向上,奧地利人遭到了法軍強有力的抵抗,戰鬥的第一天,奧軍在里沃利方向多次發起進攻,均被法國人擊敗。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rivoli/detail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