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經典戰役
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四) 普魯士軍隊的基本狀況
Battle of Jena and Auerstadt 1806.10.14
那麼,普魯士的軍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呢?一八零六年,普魯士實有軍隊二十餘萬人,除了預備隊和必要的留守部隊之外,大約只有十七萬餘人的戰鬥兵力,其中還包括八萬名外籍士兵。普軍士兵幾乎全部來自封建制度統治的農村,他們大都是農民子弟,其父兄多是喪失土地之後而淪為農奴的。在當時的普魯士,按照法律規定,貴族和資產階級是免服兵役的。普魯士軍隊中的軍官,絕大部分由地主和有貴族身份的人擔任。他們像在農村壓榨農奴一樣管理著這支軍隊。
一些歷史學家曾經指出,普魯士軍隊是反映自己國家的農奴制度的一面鏡子。今天的士兵,實際上就是昨天的農奴,只不過在管理樣式上有些變化罷了。一個連隊的連長,就是一個土皇帝,可以在這個地盤內為所欲為,因而在軍中完全靠棍棒來維持紀律。軍官們往往隨便找個藉口就殘酷地懲罰士兵,包括用馬刀的刀背砍,用皮鞭抽,而士兵卻不能有絲毫反抗,否則,就會遭受更大的苦難。不管作戰有多麼勇敢,執行勤務多麼努力,士兵們沒有改變自己地位的希望,因為他們的出身已經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所謂下賤人永遠不可能當上軍官。
軍隊中盛行著各種庸俗腐朽的作風。軍官們在肆意壓迫士兵的同時,對上司卻用盡了逢迎吹拍的手腕。一些人所以能夠爬上將官的位置,完全不是憑的戰功,而主要靠著資格,出身的高貴和強硬的後臺,此外,普軍的骨幹也已老化。他們中間一些人,年邁體弱,反映遲鈍。安逸舒適的生活,早把他們弄得悠閒自在,毫無鬥志了。他們在和平時期靠吃軍餉發了大財,以致把戰爭看成是可能毀掉一切的災難。
就戰術特點來說,普軍似乎可以稱為儲存古董的博物館。他們的整個戰術和作戰組織方式,還是完全沿用腓特烈大帝開創的那一套辦法。軍隊作戰,必須選擇開闊的平原地形,以便排成整整齊齊的方陣來對抗敵方的攻擊。發起進攻時,部隊還需步伐齊整,只有前進到距離敵人四五十步遠時,再下令一齊發射排槍。這種戰術曾為普軍和腓特烈大帝贏得許多榮譽。據說,在一七五八年的克里費德戰役中,普軍就是用的這種戰術。當時第一次發射的排槍,居然打倒了敵軍的百分之七十五。其他各國的戰場實踐也都證明,這在當時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戰術。可是,到了十九世紀初期,這種戰術在敵軍機動靈活的散兵戰面前,已經顯得呆板、落後,並且完全運轉不靈了。
普魯士軍隊的後勤供應體制,也是從腓特烈大帝那裡沿襲下來的。軍隊每天的行程和作戰機動距離,都要依據倉庫之間的距離來確定。那時,笨重而龐大的補給輜重隊,是軍隊實施機動的一個沉重包袱,部隊越大,包袱越重,距離越遠,作戰越難。這樣一來,十幾萬大軍只不過是一個行動遲緩的龐然大物而已。
腓特烈大帝的時代已經過去四十年了,而普魯士軍隊的一切仍然如故。如果說也有一些變化的話,那麼,就是增加了一批更加老朽平庸的將軍,死板地管理著離開操典就無法作戰的兵士。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jena-auerstadt/detail_4.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