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經典戰役


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十) 調整部署與決定出擊


Battle of Jena and Auerstadt 1806.10.14


  由於戰前的偵察工作頗有成效,拿破崙走上戰場以後,很快就對普軍的部署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根據各種情報綜合分析,他得出的結論是:普軍兵分三路,其中路為主力,目前部署在埃森納赫、耶拿和普勞恩一線,其左翼是暴露的,只有一支二千人的小部隊進行掩護。根據這個判斷,拿破崙決定:集中法軍主力於右翼,以繆拉指揮的六個騎兵師為前衛,向拜羅伊特和霍夫方向實施主要進攻,大膽迂回普軍的左翼;同時,以路易.波拿巴指揮的兵力,包括第八軍在內,在法蘭克福方向牽制普軍的行動,並充當法軍的總預備隊。


  為了實現上述決心,拿破崙對法軍的編組進行了調整,也將全軍劃分為左、中、右三路,各路分別向前開進。


  左路由第五軍和第七軍組成,沿科堡、魯多爾施塔特之線開進,以第五軍為前導,第七軍隨後跟進。


  中路由第一軍、第三軍,近衛軍和騎兵的大部分組成,沿班貝克、科堡、珀斯內克之線開進,其序列為第一軍、第三軍、騎兵、近衛軍。拿破崙的大本營隨該路行動。


  右路由第四軍、第六軍和巴伐利亞軍組成,沿安貝克,拜羅伊特、霍夫之線開進,以第四軍為前導,其後是第六軍和巴伐利亞軍。


  各路縱隊前後之間的距離為半天行程,各軍都在可以支援的距離之內。


  負責指揮右路法軍的第四軍軍長蘇爾特,在這個迂回普軍左翼的計畫中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因此,拿破崙要使他深刻瞭解整個戰役企圖,特意給他寫了一封信,集中地說明了自己的戰術思想,以免出現繆拉在烏爾姆戰役中所犯的那種錯誤。由於這封信對拿破崙的部署意圖和作戰指導是一個具體的說明,我們也就摘錄幾段加以剖析。


  “拜羅伊特與霍夫之間的地形,對於騎兵是不合適的。我希望你瞭解我的計劃,以便在重要關頭給你以指示。我的前進基地設在維爾茨堡、福赫海姆和克羅納赫。我要分三路進入薩克森。你位居右路縱隊之首,內伊的第六軍在你後面,相隔半天行程,一萬名巴伐利亞軍又在他的後面,與內伊也是相隔半天行程,全部兵力五萬人以上。貝爾納多特指揮中央縱隊,他後面是達烏,其次是騎兵預備隊的大部分和近衛軍,共約七萬人。左翼以第五軍為前導,接著就是第七軍,總兵力為四萬人。你到達霍夫時,其他兩個縱隊也會到達指定位置,我通常是在中央縱隊的頭部。既知是以如此巨大的優勢兵力集中在這樣狹窄的正面上,那你當能認清,我不容許有什麼機會存在。不管敵人怎樣部署,我都要以二倍於他的兵力來向他進攻。”


  “我相信,騎兵是普魯士陸軍中最可怕的一部分。不過,要能以你所有的步兵構成方陣,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在戰爭中,任何預防的措施都是不可疏忽的。在你的各師中,務必攜帶三千到五千具挖掘工具,以便於在必要時構築防禦陣地。在戰爭中,防禦陣地,甚至於一條壕溝,都是有用的。”


  “如果你遇到的敵軍少於三萬人,那就可以先與內伊會合,然後再向敵軍作集中的攻擊;如果敵人已據有良好的防禦陣地,那麼,行動必須慎重。到達霍夫之後,你的首要任務就是同羅本斯坦、艾貝斯多夫和希萊茲(這三個地點都在霍夫的西北方向——注)建立聯絡。那時,我將在艾貝斯多夫。你離開霍夫時,獲悉的情報可以決定你的下一步行動,或是向中央靠近,或是再向普勞恩前進。照我今天所獲的情報來看,敵人像是趨向於我的左翼,因為其主力似乎是在埃爾富特。”


  有的戰史學家把這種部署稱之為“拿破崙戰略的精華”,認為這種判斷和部署使得法軍在戰役開始前就已處在十分有利的地位。就下一步行動來說,不管普軍將在什麼時候和在哪個方向出現,法軍總是處在主動進攻的位置。也就是說,如果普軍出現在法軍的左翼,那麼,法軍的左路縱隊就將執行前衛任務,首先阻擊普軍的進攻,並限制其機動,其他兩個縱隊則可趁此機會向普軍兩翼迂回包圍,從翼側對其進行攻擊。如果普軍出現在右翼,那麼,也可採取與上相同的戰術,不同的是,要用右路縱隊進行正面阻擊。如果普軍從法軍三路縱隊的正面出現,那麼,可以用一路縱隊組織防禦,而以其他兩路縱隊執行包圍迂回任務。這就是拿破崙在耶拿戰役開始以前設想的計劃。而把自己的計劃對部屬作如此明白和充分的解釋,則是拿破崙進行作戰指導的一大特點。這樣作,能使部屬更深刻地領會自己的意圖,更自覺地貫徹既定的計劃。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jena-auerstadt/detail_1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12212013 的頭像
    Bill12212013

    Bill12212013的部落格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