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經典戰役


瓦格拉姆戰役(終) 簡評


Battle of Wagram 1809.7.56


  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的失利,沒有使拿破崙喪失最後取勝的信心,只有短短四十多天的準備,他就在瓦格拉姆雪洗了失敗的恥辱。在這次戰役中,法軍準備充分,計劃周密,巧妙地克服了多瑙河的障礙,靈活地改變了攻擊的方法,從而取得決戰的勝利。作為大軍統帥,拿破崙的指揮藝術是顯示了特點的。為了保障部隊順利克服江河障礙,他穿上了士官服裝,親自對渡口進行調查,取得了第一手資料。為了出敵不意地渡河,突然地發起進攻,他成功地採取了欺敵措施,達成了戰役上的突然性,奪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十餘萬大軍能在一夜之間成功地渡過多瑙河,充分體現了法軍司令部組織工作的周密。英國戰史作家馬歇庚華爾指出:“在一夜之間把十五萬大軍連同其戰馬、火炮、彈藥都送過歐洲最大的河川之一,要算是參謀業務的一次傑出表現。”


  奧軍統帥卡爾大公的失敗,從作戰指揮方面加以考察,看來是無法避免的。他不僅戰術呆板,反應遲鈍,而且一廂情願,主觀任事。由於法軍在上次交戰中從阿斯佩恩地區渡河,他就作出錯誤判斷,認定法軍仍將從舊浮橋渡河,結果錯誤地決定了防禦部署和戰術。發現法軍開始渡河以後,儘管渡河地點已有變化,與自己原先設想的情況不符,他仍然不及時採取積極措施,居然等待法軍前進,拘泥於原定的計劃,根本不考慮變化了的情況,更談不到修訂計劃。當時,如能以一部兵力迅速前出,對法軍實施半渡而擊,那麼,即使不能使法軍重蹈阿斯佩思作戰的結局,起碼也能大大遲滯法軍的行動,為自己援軍的到達爭取時間。這些說明,卡爾大公缺乏對情況的分析,沒有應付多種情況的預案,以致在新的情況面前束手無策。


  奧軍防禦的正面過於寬大,重點不突出,缺少預備隊,也是作戰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的原因之一。七個軍的兵力一線式攤在整個正面上,必然造成平分兵力的局面,因此,即使反擊一時取勝,也不能獲得順利發展,一旦遭遇敵軍的頑強阻擊,就不得不停止下來。作戰的第二天,對法軍左翼所實施的反擊是很及時和果斷的,一度使法軍處於危急狀態。但由於目的不夠堅決,只設想先去切斷法軍的後路,達成包圍,而把最後圍殲法軍的希望寄託於援軍的到達,因而沒有積極的行動,結果導致了攻擊的失利。另外,反擊的正面過寬,兵力分散,缺少預備力量,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瓦格拉姆戰役表明,由於新兵和外籍士兵的成分大大增加,久經戰陣的老兵急劇減少,法軍的素質已經明顯下降了。拿破崙的一位元帥戰後談到,當瓦格拉姆戰役接近尾聲時,約翰大公的少數偵察兵曾出現在戰場上並立即引起了法軍的驚慌。一些新兵開始亂跑,許多正在收拾戰利品的人,也紛紛丟下了手裡的東西,霎時間,平原上鬧哄哄地亂作一團。由此可見法軍的素質已是今非昔比了。假如約翰大公具有拿破崙在馬倫哥作戰時的那種頑強精神,能夠利用到達的援兵反戈一擊,那麼其結局將是難以預料的。但到當時為止,這只不過是顯出了一種趨勢,說明法軍的素質下降而已。


  總之,瓦格拉姆戰役充分顯示了拿破崙傑出的作戰指揮藝術,他巧妙地組織大部隊在短時間內強渡了寬大江河,在進攻中密集地使用了炮兵火力,成功地把優勢兵力集中在進攻的決定性力向上,所有這些,都作為範例而載入了軍事學術史冊。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wagram/comment.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12212013 的頭像
    Bill12212013

    Bill12212013的部落格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