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拿破崙經典戰役


萊比錫戰役(十) 暫時休戰


Battle of Leipzig 1813.10.1619


  包岑戰役的失敗,給俄普聯軍帶來了不和。它們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沙皇用巴克萊接替了維特根施坦的聯軍總司令職務,聯軍繼續向東撤退,達到波蘭的西里西亞省。法軍隨後追趕,於 六月一日 進到奧得河一線。在此期間,達烏收復了漢堡。拿破崙隨即在那裡成立了一個第十三軍,委派達烏為軍長,負責防守該城,封鎖易北河下游這個普魯士的北方大門,使法軍的北翼得到可靠的掩護。空缺出來的第一軍軍長職務,由旺達姆將軍接替。


  經過兩場激烈的戰鬥,雙方都感到極度的疲憊,迫切需要進行休整。聯軍方面的損失雖然不及法軍慘重,但是戰敗引起的爭吵,鬧得彼此猜忌,須要有時間統一認識。法軍現在已是深入充滿敵意的國家,交通線越拉越長,軍需給養時常告急,彈藥補充日見困難。然而最為嚴重的,還是兵員問題。倉促組建的法軍,由於新兵比重過大而出現了紀律鬆弛的現象。連續的急行軍和艱苦作戰,也使病號急劇增加。據說,號稱有四萬七千人的第三軍,兩次作戰以後,只剩下了二萬四千人。此外,法軍還急需得到騎兵的補充。缺乏騎兵就不能進行有效的追擊。對於這個嚴酷的事實,拿破崙是最為清楚的。


  一八一三年六月四日,經過奧地利的調停,雙方代表在普列斯維茨簽訂了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停戰期限定為 七月二十日 ,後經拿破崙籌謀活動,又把時間延長到 八月十六日 。雙方商定,這個期間在布拉格進行關於和約條件的談判。


  這次停戰協定的簽訂,在歷史上曾經引起廣泛的爭論。一些史學家認為,拿破崙在兩次獲勝的情況下同意簽訂停戰協定,無異於親手簽署了自己的死刑執行令,因為它使聯軍重整旗鼓,坐以壯大。正是在此期間,聯軍得到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補充,形成一支最後打敗拿破崙的巨大力量。另一些史學家並不以此為然。他們強調,停戰對於拿破崙也是同等重要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明,就是拿破崙自己寫給陸軍大臣的書信。他在信中說過,作出這項決定,是基於兩個理由;首先是缺乏騎兵,使他不能作強有力的打擊;其次是因為奧國的敵對態度。


  一八一三年戰史中的停戰協定,事實上只是戰爭過程中的一個插曲。雙方都把停戰當作一個手段,目的在於爭取時間,積累力量,以便最後實施決定性的打擊。這樣,就使得布拉格的談判如同兒戲,雙方都採取著應付態度。拿破崙對他的談判代表所作的指示是:一、把事情拖下去,不要開會;二,如果他們決意要開會,那就不做任何讓步,要遵循一句拉丁成語所表達的外交原則:“誰佔有什麼,就讓他留下什麼。”他告誡外交大臣,要千方百計地贏得時間而又不引起奧地利的不滿,要轉彎抹角,找些題目出來,派出二十次信使上報情況。


  當然,希望談判成功的人也並非沒有。例如,奧地利的首相梅特涅,就曾極力勸說拿破崙放棄一些他所征服的土地,以便取得一個比較持久的和平。他還有意作出表示,如果拿破崙不同意作些讓步,奧地利將要加入反法聯盟。對此,拿破崙反駁說:“原來你們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得你們打的。我已經在包岑打敗了俄國,現在你們希望輪到自己了。你們願意這樣,那就這樣吧,在維也納相見。”拿破崙表示,他決不作絲毫讓步。他不能以被侮辱者的姿態出現在自己人民的面前。拿破崙後來說過:“如果我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孫子,那麼,我也可能戰敗而歸,可能在損兵折將之後繼續統治下去。”梅特涅當時也嘲諷地說,法國已將人力耗盡,以致於徵召了許多少年參軍。對此,拿破崙回答說:“你不是軍人,沒有士兵的靈魂,我有士兵的靈魂。”


  拿破崙的一些元帥也都勸他作出一點讓步,簽訂一項和約。拿破崙卻警告他們,不要干預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資料來源:中國拿破崙


引用網址: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1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1221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